( 一)变红田鱼
太保石送茶水到苍坡垟田头,见舅舅他们插田还剩一个大田角,就与舅舅打了个招呼:“舅舅,太阳要下山了,能插好这丘田吗?”舅舅抬头看看西山头上耀眼的太阳,开口没好气:“你这烂头儿,专门乱叫,太阳还丈把高,这点田角还愁插不好?”那几个帮工也起哄:
“烂头儿,肚子饿,舅妈奶,像鲜桃……”
“太保石,趁你舅还忙着,快回去吃鲜桃吧。哈哈哈……”
太保石一出生就死了爸妈,是苍坡村的舅妈尿一把屎一把地把他抚养大。舅舅嫌弃他的头不长头发,对他爱理不理,是不是就骂他“烂头儿”。骂他“烂头儿”,他听惯了不生气,话语伤到舅妈身上,他可受不了。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放下茶水罐,去田头撂来一大捧红树叶,口中念念有词,“呼——”地吹了一口气,将树叶撒向水田里。他冲舅舅叫一声:
“舅舅,你说能插好,就慢慢插吧,我放牛去啦!”
说也怪,那些红树叶泛着金闪闪的红光,飘呀飘的,一沾田水就立即变成活蹦乱跳的红田鱼。从此,苍坡稻田里年年出现红田鱼。据说,楠溪江的 红田鱼就是这么来的。
再说,舅舅喝过茶水,正想端一碗给帮工喝,一脚刚下田,只觉得脚底心溜溜痒。噼啪一声,一条斤把重的红田鱼蹦掉他手上的茶碗,落回田水中,金光闪闪地逃向已经插好的秧苗间。
“哇,红田鱼!”
“哇哈,你的脚边也有一条!”
“喏,那条真大……”
“快抓哪!”
舅舅是一个吃鱼不吐骨的人,平时一有空就带太保石去楠溪江捕鱼吃。眼下自家稻田冒出这么多那么大的红田鱼,口水早已流出来了,他也不多想,急急招呼帮工们抓起鱼来。红田鱼灵活,它停在秧苗边,待人一凑近,尾巴一摆,箭一般逃向无人的秧苗间。舅舅他们从田的西头追捕到东头,从外边抓向里面,满田里乱扑乱抓,一直抓到太阳落山喜鹊回窝时。结果,鱼是抓了不少,可是那田角还空在那里,就连已插好的秧也给踩踏得东倒西歪。
晚上,剖鱼洗鱼烧鱼,累得舅妈瘫倒在床上。舅舅约来一班朋友围坐着八仙桌说说笑笑,等吃。太保石放牛回家,闻到香喷喷的田鱼味,问舅舅:
“舅舅,我肚子饿了,给我一条鱼吃吧?”
“你这烂头儿也想鱼吃?今天都因你多嘴,害得我们插不好田……不打你算你造化!还想鱼吃?去去去!”
“我……去看看鱼熟未!”
太保石来到锅前,打开锅盖,盛了一大碗鱼。他左手端鱼碗,右手举锅盖,口中念念有词,“呼——”地向锅里吹了一口气,那锅里的热气就缩成一团。他盖回锅盖,将锅盖拍了三拍,高叫一句“舅舅,鱼熟啦,快来吃吧”,便端着那碗香喷喷的红田鱼进里屋去了。
“田鱼红,田鱼香,吃口田鱼心里甜……”
舅舅哼着小曲,端着个大墫头来了,高高兴兴地开锅一看,见鬼了,满锅都是红树叶!到里屋看看,那烂头儿正夹着一条香喷喷的红田鱼往舅妈嘴里送呢。
(二) 造百廿丘
舅舅家的田都插好了,秧苗长得绿油油的,偏偏碰上大旱天。苍坡垟里水源不足,舅舅的稻田大多数生在水坑边,村人常常夜里来偷田水,舅舅只好派太保石去守田水。
太保石还是个十多岁的小孩,长夜不睡又一个人单独在田野里看水,加上蛇吓蚊虫咬,哪能受得了?可吃舅舅的饭得听舅舅的话,他又不能不去。他懒洋洋地来到田头看了看,想了个好办法,忙了一阵,就管自己玩去了。
几天以后,有人告诉舅舅,说舅舅家的稻田缺水开裂了。舅舅慌里慌张去田头一看,自家的稻田上下十几丘,除了最低的那丘水满流出外,其余的都只剩一路流水了。绿油油的秧苗被晒瘫,气得舅舅只想打死太保石。
原来太保石偷懒念头想错。他把高处的田垸出水口都挖开,水经过一丘一丘田流到尽脚,尽脚丘田流满了,会一丘一丘满回顶上的田里去的,这样每丘田就都有水啦。
幸亏有舅妈护着,太保石才免遭一顿死打。他向舅舅保证,保证明天丘丘田水满。他来到田头水坑,把拦水坝加大加高,坐等天上收夜幕时偷偷躲进夜幕被卷上了天宫。真凑巧,在南天门外碰上了正给王母娘娘端洗脸水的七仙女,他一把夺来洗脸水就倒。
这一倒,不得了,苍坡垟一带电闪雷鸣,瓢拨似的大雨一直下了一整天。山洪暴发,坑水泛滥。太保石加大加高的拦水坝,起了作用,拦住洪水。洪水改道,冲垮了舅舅家的稻田。
太保石乘一夜幕回到舅舅家。一路上,他想,下了一天的雨,舅舅家的稻田水该早满了吧,舅舅这一下该高兴了吧!他高高兴兴地跑进家门一看,呆了。舅 舅喝醉酒在骂老天爷不长眼,舅妈在偷偷地掉眼泪。舅妈一边给他烧鸡蛋吃,一边一五一十地告诉他情况。他吃饱了,问舅舅:
“舅舅,你说田多好,还是大好?”
“烂……烂头儿,田当然多……多……好,多好!老……天爷不……”
太保石转身就跑,连夜跑到苍坡岙底,沿山岙造起田来。只见他拳打一丘,脚踢一丘,手按一丘膝跪一丘,头顶一丘臀坐一丘,使开浑身解数,上上下下忙了一夜,造了一百二十丘梯田。直到现在,苍坡岙底仍留有像脚印臀印的稀奇古怪的“百廿丘” 梯田。
一大早,太保石吵醒了舅舅。舅舅打着哈欠被他牵上“百廿丘”,说田多是多,就是不能插水稻。太保石说这好办。他伸出手指,在各丘田底坎戳一戳,便有一眼泉水喷出来。苍坡岙底“百廿丘”丘丘有泉水,就是这个缘故。
插秧季节已过,舅舅只好在“百廿丘”里种棉花。大热天,舅甥俩头顶太阳削棉花草。好奇怪,舅舅头晒裂,可太保石头上总有一大朵彩云遮着。他走到哪彩云就跟到哪。于是太保石叫道:
“舅舅,快到我这里来削啊,我头上有彩云跟着,凉爽得很呐!”
“烂头儿,你那是凑巧,天下哪有云跟着人的!快削,乘热削棉花草,棉花草才死!”
“真的,舅舅!不信,你看。”
说着,太保石拿起锄头走向舅舅,头上的彩云也飘向舅舅。
舅舅看呆了。
(三)斗姜师娘
农忙过后太保石代舅舅去放牛。
苍坡岙底东山顶有个好地方。那里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冬暖夏凉,春来芳草鲜美,秋到红叶爽朗,更有良田美池桑竹古寺等等,令人留连忘返。附近的人叫它“仰天镬”。
“仰天镬”出水口下去,山脚有个古村叫“蟾溪村”。“蟾溪村”上头的水潭对面有个殿叫“姜师娘殿”。
太保石在“仰天镬”放牛。
姜师娘在“姜师娘殿”安家。
牛吃嫩草,静静的,没事。太保石就坐到“仰天镬”外边的斜面平岩上,用柴刀尖敲凿岩面,口中念念有词。念什么?念姜师娘的丑事。念一件敲一敲,不知不觉地敲出一个拳头般大小的奇怪岩穴来。太保石用它呼风唤雨与姜师娘斗法。至今,这小岩穴还在呢。
姜师娘没老公,没子女,靠装神弄鬼骗取百姓的钱财来养活自己。她刚刚把骗来的稻谷晒出来,太保石就往小岩穴里撒尿,天下雨了。她刚刚把稻谷收起来,太保石就舀光小岩穴里的尿水,天又晴了。又晒出来了,又撒尿;又收起来了,又舀尿。就这样,一晒一尿,一收一舀,把姜师娘累得直流泪,把太保石乐得哈达笑。
姜师娘认识太保石,也晓得这是烂头儿搞的鬼,只是斗不过他,没办法。
从此,太保石和姜师娘结下冤仇。
( 四) 造关龙潭
太保石放牛时与姜师娘斗法,斗得没意思了,就去造“关龙潭”。
当时,楠溪一带连年闹水灾旱灾,都是一条黄龙作怪。天要下雨了,它就化成彩虹,挂在溪的东方把雨水喝个精光。它喝饱了,云游四海,忘了及时降雨,就大旱啦。农民只好跟着道士,抬着猪头,敲锣打鼓,顶着烈日去龙潭求雨。龙潭无龙,白求。黄龙云游来迟了,急忙化彩虹,在溪的西头现身一下,就连夜呼风唤雨。风雨交加,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洪水冲毁田园,淹死人畜,又使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楠溪谚语“虹挂东水尽空,虹挂西水满溪”,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太保石想造个有门的龙潭,把黄龙关起来,迫使它听从人们的指挥。如果关不住龙,发大水时,也可以关门蓄水,避免洪水泛滥;天大旱了,还可以放水救灾。
他说干就干,在“仰天镬”的嫩草地当中画了个大圆圈,牵牛进去,对牛说:“牛呀牛,在圈里好好吃草,饱了就睡觉,千万勿乱跑,跑出圈外,就把你杀掉!”说罢,太保石就去楠溪的南岸北坑造龙潭了。牛很听话。太保石造了一天回来,还见它甩着尾巴在圈内静静地吃草呢。
造龙潭不容易。它需七七四十九天时间造,还要造在有瀑布的山崖中间,环境必须冷冷清清。这对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可太保石心里想的都是百姓受灾的苦,眼前浮现的都是风调雨顺时百姓的笑。他苦,不怕。饿了,摘点野果吃;渴了,捧口泉水喝;累了,听次鸟唱歌。他造啊造啊,七七四十九天只剩半天了,龙潭门也造好了,只要把门装上去就完工啦。他抬头看看头顶的太阳,觉得时间还早,头也有点晕,浑身像散了架似的,便坐潭边的岩上歇口气。
他太累了,一坐下就睡着了。他做了个梦。梦见黄龙降落潭中,他想起身去装潭门关住它。在这接骨眼上,一头牛冲向龙潭门,他大吃一惊。惊醒一看,糟了,自己梦中尿尿,尿水顺潭壁流进龙潭。龙潭受污染,门再也装不上去了。
这龙潭至今还在,潭口长方像门框,口内斜放一门状石板,潭右侧石壁斜面上清晰可见太保石留下的“臀印”和接连到潭水的“尿流印”,一旁有几个“牛蹄”形的小石窠。
(五)哄山皇爷
天下没有后悔药可吃。太保石一时偷懒,害得自己造不成龙潭不说。单说他回到“仰天镬”一看,草地圈内的牛不见了。原来是这不听话的牛害了他,他生气啦。
牛在哪?死了,是走出圈外偷吃了田里的东西被打死的。怎么办?先吃饱了再说。他动手剥了牛皮,剔出牛骨。牛皮当镬,牛骨当柴,烧好牛肉。他请来山黄爷,牛血当酒,牛耳当碗,吃光了牛肉。山皇爷吃饱了想走,被太保石一把拉住。
“阿爷,慢走!我有事求你!”
“就你小孩事多!你看我肚皮都要撑破了,还请我吃什么?”
“你吃了我的牛,我怎么向舅舅说呀!你得再帮我个忙!”
“牛可不是我打死的啊!”
“这你放心,我一人做事一人当。阿爷,你只要……”
太保石对山皇爷交代几句,山皇爷就化作一股烟缩入那个尿臭的小岩穴。太保石拿起牛尾巴塞进去,就哭着回舅舅家了。
舅舅问,牛呢?太保石哭叫,牛钻岩洞出不来了!舅舅不信。太保石说,不信,你去看呀!舅舅就带几个朋友去了。
一班人转眼来到“仰天镬”,远远看见牛尾巴在岩面上动着呢!舅舅急忙跑过去拉,拉一拉牛哞地叫一声,再拉再叫,就是拉不出来。舅舅的朋友帮手一起拉,也一拉一叫。舅舅呼号,大家用力拉。太保石大声提醒:
“舅舅,会拉断……”
断字没说出口,舅舅他们早已四脚朝天仰在一起了。一条血淋淋的牛尾巴令舅舅心疼死。
太保石差点笑出声:山皇爷真有本事,学牛叫学得像,松手火候也扣牢!
“哞——”
牛还在痛叫呢!
因此, “蟾溪村”后山,“仰天镬”出水口下方的多级瀑布间有个“哞塘”,风雨夜可以听到隐隐约约的牛叫声,一转身还可以欣赏村下头对面的“牛头山”呢。
(六)捉“降雨龙”
牛是农家的命根。舅舅人不呆,大黄牛不可能会钻小岩洞里面去。看看牛尾巴的断头,想想百廿丘的奇事,他说服舅妈,把太保石赶出了家门。
太保石自认倒霉,单独一人回到“仰天镬”,野餐露宿,陪山皇爷聊天,听不见舅舅“烂头儿”“烂头儿”的声音,倒也清静,日子过得蛮安生。
偏偏那条黄龙不安生,自从太保石给它造了个舒适的窝,大热天伏在龙潭深处懒得动了,把自己的职责抛到九霄云外去,害得楠溪百天不见雨。
那天,山皇爷事忙叫不应 ,太保石小岩穴尿尿不显灵。忽然听到锣鼓锵钹鞭炮号角的声音,顺声望去,只见旌旗飘飘,一条队伍沿着山脊梁慢慢走动。又是求雨的来了,又有馒头吃了!太保石很高兴。他清楚求雨队伍去的是北坑龙潭,求的是黄龙。想下雨得先捉住黄龙,再由道士哄它降雨。他肚子正饿得咕咕叫,待那队伍拉近,就坐路边大喊大叫:
“喂,瞎眼道士,把那猪头给我吃了,我代你捉龙!”
“你这烂头儿……”
队伍头儿想把他拉开,那眯眼道士却令队伍停下。道士正愁没人捉龙呢,眼前这没人要的野孩子自讨苦吃,这是打灯笼也难找的好事。
“天灵灵,地灵灵,菩萨保佑你捉龙人。活,福冲东海;夭,我不负责……天灵灵,地灵灵,你吃吧!”
懒得听道士罗哩罗嗦的太保石,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猪头,带他们来到北坑龙潭。
幽深的龙潭,在烈日下泛着白闪闪的光,真怕人。
太保石挺身龙潭门边,接过道士的灵刀,吩咐道士:
“听我灵刀一响,鼓角齐鸣,越热闹越好!”
道士点点头,一挥手,大家连大气也不敢出。只见太保石将灵刀别在腰间,向众人拱拱手,一抬脚溜入龙潭深处。不久,潭水汹涌,水珠四溅,潭面烟雾迷茫。道士他们连连后退。
太保石呢,正在水中想方设法捉住黄龙,一不小心,腰间灵刀碰着石壁发出声响。刹那间,潭面传来锣鼓鞭炮号角喧闹声。黄龙受惊,呼风唤雨,夺门而出。太保石紧紧抓住龙鬃,骑龙兴波作浪,沿溪而下。
惊得道士浑身筛糠。
吓得众人四散逃命。 楠溪神童太保石的故事(楠溪传说)
(七)救姜师娘
太保石骑着受惊的黄龙,经溪口过铁坑临近蟾溪姜师娘殿。
风大雨大水大。姜师娘算定太保石有难,心里高兴:
“哈哈,太保石,你这烂头儿也有今天?我也让你看看我的本事 !”
她清楚龙最怕厌,龙一打滚,烂头儿肯定落水活活地被淹死。
于是,她顾不了自己怀孕在身,端了个尿盆,顶风冒雨来到溪边冲龙头洗刷着。
再说,太保石大老远看见了她干的好事,暗暗一揣:
“不好,她会被龙尾巴甩死!”
他想,这破婆娘死了不要紧,要紧的是她肚子里的孩子。她死一双,我死一个。说不定我还死不了,该救她一救!
太保石打定了主意,就高声叫喊:“巫婆,你这样洗冇用,要倒三圈顺三圈才好。”
眼看着龙尾巴要甩过来,姜师娘慌里慌张地把尿盆顺着转三圈倒着转三圈。转得那黄龙晕头转向,一圈圈在原地打起滚来。
太保石不能躲避,被甩撞到岸边的悬崖上。
至今那悬崖半腰还留有他的身印,人们叫它“隐身岩”。“隐身岩”下面水边则有一个光溜溜的“尿盆岩”。
而那条黄龙就缠在离“尿盆岩”不远的下游潭边一块长条岩身上,便有了今天的“龙缠岩”。这“龙缠岩”水涝隐没水中,干旱露一半出来,盘绕的龙印深刻清晰。它的头上就是“龙尾巴山”,也说是那时留下的,不知真假。
更不知姜师娘到底死了没有,蟾溪人只晓得“隐身岩”对面的车路底留着“姜师娘殿”遗址。
太保石呢,被水推到蟾溪村前,挂在矴步齿间。
后来,这条矴步被洪水冲走了,而挂过太保石的三四个矴步齿日久天长都不坏。矴步头的一户人家把它们撬走砌进道坦墙墙回头,这道坦里的人丁总旺不起来,你说怪不怪?
(八)戏卖碗客
半死不活的太保石横挂在矴步间,如果没人理他,七七四十九天就会复活。他手抱矴步齿,瞪着眼睛,沉浮不定。过往行人一见他就跑,谁都以为他早已死了。
有一天,舅舅来了,是姜师娘约来的。舅舅到他身边停一下,见他眼睛动一 动,就逃开了。太保石没死,姜师娘当然不安心。她悄悄地找一块黒瓦遮住他的眼睛,叫他永远见不得天日,死定。破婆娘这一着够毒的,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太保石还一动不能动。
有一位江西卖碗客担着一担满满的碗过矴步见了太保石肚子里暗暗许愿:
“太保石啊太保石你要是照过我这担碗卖得好我就带你去江西吃糯米糕!”
事生凑巧矴步头对面的糖窑里有一户财主家正在做喜事大摆酒席。一头黑
狗追赶偷吃大黄鱼的白猫把一叠叠的盘碗统统打光了。这些盘碗都是从远地溪
口村租来的,打坏了要一赔二。赔就赔吧,急死人的是眼前天色已晚,新娘子就要到家了,客人上座却没了盘碗,这喜酒怎么吃啊!这霉谁倒得起啊!
一家人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的时候,门台头有人看见矴步头过来一担满满的盘碗。财主慌忙亲自从后门引进卖碗客,以平时两倍的价统统要了他的盘碗。一担盘碗果然卖了好价钱,可把这江西佬快活死啦。
他哼着小曲回去,把起先向太保石许的愿忘了个精光。
第二次,他又来了,又许愿说:
“太保石啊太保石你要是照过我这担碗又卖得那样快我就带你去江西吃糯米饭!”
卖得快?容易啊!那糖窑里的财主家正在办丧事,锣鼓叮咚响,有戏唱又有打炮杖。这担盘碗比前担更满,想必价钱更高,前次双倍,是要低了,这次么要三倍,不,四……他想得有味道,两眼直盯着炮杖响处走,一脚滑倒在矴步头。一担盘碗噼哩啪啦连声响,砸了个稀巴烂。
他这才心里明白了,太保石是个神童,许的愿要兑现,不然,今后的生意别想做!再说,这次是自己错,卖得快,快快快,一下子打光了,不正是卖得快么!他回头过来跪拜天地后,把太保石的头拧下来装进箩担里,连夜走了。
翻山越岭,到了陈岙村头上渡船,他前脚一踏船头,天空就电闪雷鸣,水面就风浪滚滚。船老大高叫:
“谁带了不祥物上船?快快抛掉!船要翻!”
江西客只得说声对不起,放下箩担,登船离去。
陈岙原是太保石的出生地。陈岙穷啊!有话说:“陈岙的饭袋,下美的水碓。”太保石依恋陈岙,就是故乡穷破烂,也不愿跟外地人吃吃糯米饭!因此,陈岙人特别崇拜他,运来他的身体和他的头立碑合葬,还在村口建庙塑身纪念他。
据说,太保石坟,太保石殿,遗址还在离渡头不远的陈岙村。
(完)
太宝石故事的编后语
太宝石故事流传于楠溪苍坡、陈岙和蟾溪一带,尤其是蟾溪村,知名度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太宝石是个孩子,据故事“送茶水”、“放牛”等情节看来,年龄可能只有十多岁。笔者想把他的一言一行定位在这个年龄段。苦于平时玩物丧志,语言表达心有余而力不足。所写的远远不如蟾溪老人“学灯哥”口述的活灵活现。斗胆公之于众,实出于对太宝石忘我精神的崇拜之情。当然,太宝石的故事有文人写过,久见之于报端及民间故事集,窃以为均不详尽。笔者所撰,属少时反复听“学灯哥”在蟾岩洞绘声绘色的讲述所留下的记忆,并略加润色,虽有画蛇添足之嫌,但总算了却少时对太宝石许下的一愿,让下代人继续流传太宝石的故事。拙笔难免纰漏,姑作抛砖引玉罢。
上中 金建民 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