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故事 » 一千零一夜 » 正文

想吃野驴心的狐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0  浏览次数:170

从前,有一只狐狸,为了吃饱肚子,每天都要外出搜寻猎物.一天,它照例到山中去觅食,好不容易才吃了个半饱,一天下来,累得东倒西歪,到傍晚回窝时,碰到另一只狐狸.这两只狐狸闲来无事,便聊了起来.它们很快就谈到捕食充饥的艰难.那只狐狸神乎其神地说:
  "有一阵子,我整整三天都没能捕到猎物,正当我饿得奄奄一息的时候,偶然间碰见一匹野驴,真是狭路相逢!我不顾一切地猛冲过去,和野驴决一死战.为了活命,我拼死拼活地撕咬野驴的肚皮,最后咬破了它的肚皮,吃了它的心,觉得味道好极了.自从那日饱餐一顿后,虽然此后又有三天没有捕到任何猎物,但是却一点儿饿的感觉也没有."
  听了那只狐狸的话,这只狐狸对它羡慕不已,心想:"什么时候我也吃个野驴心试试."这样想过之后,他竟然几天都不吃不喝,好留着肚子,去吃野驴心.然而,事与愿违,野驴在哪儿呢?一点影子也没有哇!又过了几天,这只狐狸饿得奄奄一息,原来那种还蛮不错的体力和精神头都不见了,它没力气爬出去,只好趴在窝里等死.
  这个时候,有两个猎人进山打猎,发现了一匹野驴,可野驴见了人,就拼命地跑,猎人在后面拼命地追,追了一整天,也没有追捕到.猎人并不灰心,第二天又去追,眼看快要追到了,为了不让野驴再跑掉,其中一个猎人便射出一只带叉的箭,正中野驴的心脏.野驴身受重伤,拼命地跑,当跑到那只正等着吃野驴心的狐狸窝前时,终因伤势太重.流血过多,扑通一下子倒在地上,死了.猎人也追了上来,见野驴死了,想把箭拔出来.他用力一拔,只拔出了箭杆,那箭头却折在野驴的心脏里了.由于天色已晚,两个猎人便到附近的树下休息,待天亮时,再拖驴下山.
  这天晚上,窝里的狐狸饿得忍无可忍,便用力慢慢爬出窝来,企盼着能找点东西吃,维持生命.它爬出窝来,一抬头,眼睛一亮,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不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野驴吗?!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想吃的时候,怎么找也找不到,绝望的时候,它自己却送上门来了!这时候的狐狸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力气,只见它奋不顾身地冲到野驴跟前,朝它的肚皮就使劲咬,把野驴肚子咬破.撕开后,狐狸就一头钻进野驴肚子里去,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找,最后,它找到了野驴心脏.它高兴极了,张开大嘴,一口将野驴心囫囵吞下,嚼也不嚼,就往肚子里咽.可是,它并不知道野驴心脏中还卡着猎人的箭头呢,结果箭头这回牢牢地卡在它的喉咙里,它想吞,吞不下去,它想吐,却又吐不出来.到了这个份儿上,狐狸才明白自己已大难当头.真的命在旦夕了,于是深有感触地自言自语道:
  "这都怨我自己呀,原先我的生活艰难些,可是,只要勤快点,日子还是可以过得下去的.为什么自己就是不满足呢?我不应该超越安拉的分配,去奢求不属于自己的财物.要知足呀,知足才能常乐呢,要不然,就不会落到这自寻死路的下场了!"
  大臣讲完狐狸和野驴心的故事,对国王说:"陛下,这个故事明确地告诫人们,凡事要知足,不要贪得无厌.由于陛下您为人善良.慷慨大方,所以安拉才会赏赐陛下有了接班人来继承王位,这是可喜可贺的.我们衷心地祈盼王子长命百岁,永享幸福.快乐!"
  第三个大臣讲完了,第四个大臣接着说道:"陛下,安拉对一国之君要求很高,他不仅要心地善良,而且还要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对哲学.法学.政治等学科有很高的造诣;在言行方面,他要对待文官武将.庶民百姓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赏罚分明;他要具有博大的胸怀,对下属和百姓的过失要宽容;要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全力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和各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言而有信,不能失信于民.只有做到这些,他才能在今生和来世,都成为真正的幸福者;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博得民众的拥护和爱戴,民众对他忠心耿耿,他才能使国家富强,敌人也就不敢来犯,国家因而便能国泰民安.安拉为此会赏识这位国王,而国王也会由于国富民强.社会稳定而衷心感激真主.相反,如果这个国君的言行举止,不像我所说的这样,而是个暴君,残酷地欺压百姓.穷奢极欲.无恶不作,那么,他的作为就会毁掉他自己的幸福,不仅如此,百姓也会因此跟着他受苦受难.这样一来,国王的下场就会和那个虐待流浪王子的国王的下场是一样的了."


  "虐待流浪王子?"国王问道,"这又是怎么回事儿?你快说说吧!"
  在国王的催促下,大臣开始讲暴君和流浪王子的故事.



 
[ 儿童故事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20041013号-1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德育报·学前教育》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08 www.deyub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25928678 QQ群:282280982

网络110 中国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3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