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故事 » 绘本故事 » 正文

亲子绘本《谁家的可可》推荐 简直萌翻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15  浏览次数:264
《德育报·学前教育》儿童故事频道导读:导读: 知名微博博主“谁家的可可”是一位爸爸,他凭借铅笔橡皮画出的亲子绘本《谁家的可可》赢得了不少网友的芳心。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这款亲子绘本。 标签:亲子绘本谁家的可可绘本知名微博博主 谁家的可可

  知名微博博主“谁家的可可”是一位爸爸,他凭借铅笔橡皮画出的亲子绘本《谁家的可可》赢得了不少网友的芳心。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这款亲子绘本。

  仅仅用铅笔橡皮画出的绘本,交代一个刚刚拥有女儿的小爸爸和萌娃“可可”的生活趣事,很萌很呆很治愈。这个新浪微博账号“谁家的可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就拥有了20万粉丝,一家三口的趣闻萌翻了网友。这组漫画叫做“可可那些事儿”,作者叫做胡一毕,现居英国。如今这组漫画结集成书,就叫做“谁家的可可”。在亲子治愈的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爆红之后,萌娃可可将以绘本的形式360°萌翻你。

  微博时代最温暖人心的绘本

  描绘爸爸和女儿

  最亲密无间的点滴

  胡一毕是上海人,本世纪初留学英国,学习设计和动画,毕业后留在英国,先后在BBC和BskyB工作,2009年在英国成立自己的动画工作室MIE,此外还曾经为欧美流行音乐天后级人物制作过MV。

亲子绘本《谁家的可可》

亲子绘本《谁家的可可》

  2013年3月,胡一毕开始在新浪微博上连载“谁家的可可”系列漫画,漫画中,可可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总是带着小兔子、小猫咪或者小鸭子的帽子,经常语出惊人,犯着三岁小朋友经常犯的错误,也保持着一个孩童最天真的想象力。与可可的呆萌和聪明相比,可可爸爸在漫画中的形象显得有些笨拙,甚至有点“糗”。幽默的故事和亲情,配置以专业的画风,让可可的故事积累起很多粉丝,如今已经有20万粉丝每天等待这个微博账号的更新。

  忙碌现代生活

  催生“奶爸娱乐”

  “孩子原来由外公外婆带过一阵。后来因为老人健康原因,不能帮忙。所以建立这个微博也是为了跟家里老人更新孙女的动态。”谈起最初连载这组漫画的原因,胡一毕这样解释。他认为自己所画的不过就是最寻常的父女感情,之所以大家会觉得感动,会认为有治愈效果,是因为忙碌的现代生活让人们太需要回归生命本真的人伦关系了,像前段时间的《爸爸去哪儿》爆红,也是在这种“奶爸娱乐”需求下产生的。“做父母,是人的本性,孩子在娘胎打滚的时候就自然会进入状态。我作为父亲的经历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无非是大部分父母经历的。”胡一毕同时强调:“每篇故事其实都是基于生活原型,在一个小事件的基础上我来改编成有结构的漫画。但是漫画更是文艺创作,它也结合了其他家的故事。所以也可以将可可理解为一个漫画人物。”

  一位名为木木的网友在持续追看“谁家的可可”时,这样留言:“虽然还没有娃,但是却被漫画中的温情打动,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父母的宝贝,我们都向往当年被关怀的童年,也需要这种治愈系的漫画。”

  对话“可可爸爸”胡一毕

  中国家长对于幸福的理解偏于单一

  记者:能谈谈见到可可第一眼的时候,是什么场景吗?当爹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胡一毕:在英国,父亲普遍参与接生。所以我夫人生产的时候,我的任务就是和助产士一起将孩子接到人间。由于需要不断帮助妻子变换生产体位,对于父亲来说,虽然没有经历分娩痛苦,却也是一个力气活。在生产的第一线看着自己的孩子冒出来,是很神奇的。

  记者:漫画中可可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吗?

  胡一毕:每篇故事其实都是基于生活原型,在一个小事件的基础上再改编成有结构的漫画。可可妈妈平时也帮忙收集素材。在欧洲,孩子大多是父母带大的。尤其在幼儿期,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时间都比较长。于是耳濡目染,我们家也类似会安排很多家庭共处的时光。这好不好,仁者见仁的,不过确实让我们观察到很多孩子平凡却有趣的时光。我想这也是和大部分粉丝引起共鸣的地方。这些小时光每个人都经历过,但大多淡忘了。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总是真实的。做自己真实的东西才是艺术创作的本职所在。

  记者:许多粉丝看到《谁家的可可》之后,表示被治愈了,除了奶爸奶妈,更多的还是没有孩子的年轻人。您如何理解这种“治愈”?比如,是不是小孩子能给人带来原始的安慰和正能量?

  胡一毕:这个漫画能给很多人带来快乐,让我很欣慰。这个时代,纯洁温馨的东西受到热捧,不多见。最主要是引起年轻父母的认同感吧。大家初为人父人母,在忙忙碌碌之后,突然看到一个好笑的总结性的漫画,很容易勾起一些往事。这些事情可能经历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但经过别人的描述,就变得特别值得珍惜。可是,这些有趣的时光都随着孩子的成长被时间埋没了。那么,《谁家的可可》给了一个重新回味的机会。

  记者:中国有望子成龙的传统,您远在英国,国外的教育理念和国内的,差别大吗?

  胡一毕:差别是大的。主要的原因我也一直在琢(。其实无论在什么文化里,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过得好。“望子成龙”也是父母希望下一代幸福。英国的父母也希望孩子们以后幸福的,这个是人的共性。可是,大家对幸福的定义,造成了教育上巨大的差别。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偏于单一,大家都认为变成“龙”,以后就幸福了。而西方人对于幸福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当然也有人想做龙,不过更多的人,觉得做小鸟,做游鱼,甚至做蚂蚁,都是幸福的。

  记者:您将来对可可有什么寄望?希望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胡一毕:她只要是个完整的人,就可以了。周末我们尽量和她玩耍,陪她一起发发疯,听各种音乐,看各种画,带她去树林草丛玩。小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吃饱玩好,接受周围环境各种不同的刺激。

 
[ 儿童故事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20041013号-1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德育报·学前教育》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08 www.deyub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25928678 QQ群:282280982

网络110 中国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3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