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故事 » 中国民间 » 正文

智谋赈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9  浏览次数:193
《德育报·学前教育》儿童故事频道导读: 清朝同治年间,顺德府广宗县的郑益文智谋过人,被称为“小诸葛”。这天一大早,有人来找郑益文帮忙,来人是“毒眼龙”梁正福。梁正福是广宗县数一数二的财

    清朝同治年间,顺德府广宗县的郑益文智谋过人,被称为“小诸葛”。这天一大早,有人来找郑益文帮忙,来人是“毒眼龙”梁正福。梁正福是广宗县数一数二的财主,为富不仁,处处盘剥老百姓。尤其是在他家的当铺中,只要他的左眼一眯,你拿去的就算是稀世珍宝,也立马变成一钱不值的废物,所以老百姓送他外号“毒眼龙”。
    梁正福一来就把一张银票拍在桌上,说了自己的遭遇。
    这段日子,广宗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连阴雨,庄稼房子全被泡得一塌糊涂。当铺的生意一下子好起来,梁正福趁机拼命压价,来典当的人等着用钱,只得忍痛出让。
    这一天梁正福正忙活,来了个书生模样的人,手中捧着一个黑色的包裹,胳膊底下夹着一匹黑布。书生打开包裹,梁正福一眼就认出里面是一块上好的唐代端砚,通体晶莹光润,四四方方,侧面还刻着奇怪的铭文,用手一敲,声音沉而不闷。梁正福心中暗喜,伸手去摸那匹布,是普通的棉布,只是格外干燥。梁正福不动声色地问:“当多少?”书生心疼地摸了摸砚台,说道:“一千两,当期半个月。”梁正福眯着左眼打量了一下砚台,漫不经心地放在一旁,说道:“这破砚、破布加起来顶多一百两,你当不当?”
    “什么,一百两?”书生一下子急了,“这可是上好的唐代端砚!”
    梁正福嘿嘿笑道:“到这儿来的谁不说自己的东西好!一百两还是看在洪灾的分上帮你一把。不过你要是死当,我可以出五百两。”书生一听“死当”两个字,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行,这两样东西是我家的传家宝。这砚台名叫‘脂砚’,用它磨墨写出来的字,泡在水中都不会褪色、发散。不信,我演示给您看!”说着,书生向梁正福要了纸笔,把布匹摊开一角,把纸放在上面。梁正福被勾起了兴趣,旁边典当的人也凑过来,七嘴八舌地看热闹。
    书生在砚台里面磨好了墨,用笔蘸了,写了一个大大的“当”字,说:“用这‘脂砚’磨墨写字,要在纸底下垫上经过特殊加工的棉布,以便吸收墨中的水分。这样干了后,才能泡在水中不褪色不发散。”
    等了小半个时辰,书生说“行了!”梁正福连忙叫人端来一盆水,书生把纸放了进去。众人睁大眼睛,盯着水里的纸。
    嘿,神了!那个黑黝黝的“当”字泡在水中不仅没褪色,反而在清水的映衬下更加醒目。围观的人立刻轰动了。
    梁正福也吃惊不小,立马换了副笑脸。典当的银子由一百两升到了二百两。书生接过当票和银票,说:“掌柜的,您用它们作画写字都行,但是千万别给弄坏了,尤其是这布,用的时候,既不能撕,也不能洗,最好连纸带布一起在太阳底下晒。千万记住,已经吸过水的布不能再垫在纸下写字,要不可就没效了。赎的时候我可要当面检验!”
    第二天,梁正福让伙计翻找出那些重要的典当存根,全部重新誊写。天一放晴,就把誊好的存根连布一起摊在屋顶上晒。可不知从哪儿钻出来几只野猫,连啃带抓把存根撕成了碎纸片。

 
[ 儿童故事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粤ICP备20041013号-1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德育报·学前教育》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08 www.deyub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25928678 QQ群:282280982

网络110 中国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3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