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浅谈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

2008-04-30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 摘 要] 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影响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其终身受益。本文对幼儿生活、道德、学习、思维等习惯的家庭养成进行了探索。     [ 关键词]习惯;早期家庭教育;培养       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坏习惯一旦形成,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将很难改变,会使幼儿终身受其害。观照一些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追根溯源,无一例外都是由于早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坏习惯日积月累最终酿成了大患。因此,良好习惯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应最先培养最先形成,它是幼儿成人之根本。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指出:“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居心灵之前,早早就教。因为假如你不把优良的种子撒在地上,它便生不出别的东西,只会生出最坏的莠草。但是假如你想开垦那块土地,如果能在开春的时候,把它犁一遍,撒一遍种子,耕耙一遍,你的工作就较容易,成功的希望就较大。儿童应当及早好好训练,确实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一只瓶子新的时候可沾染的气味是可以保持很久的。”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作为幼儿人生的第一课堂,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及义务。早期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习惯# 以期用这一时期形成的好习惯,促进幼儿认知、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一般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一)生活习惯的养成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如讲究卫生,不吮吸手指,有了鼻涕要及时擦掉,主动刷牙、洗脸、按时睡眠、起床、饭前便后洗手;不挑食偏食#能独立进餐;能自己穿衣、系扣、系鞋带、叠被;用过的玩具、生活用品、学习工具能随时归位,摆放整齐;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扫地、摘菜、倒垃圾、洗小件衣物、收拾屋子、整理床铺等。       (二)道德习惯的养成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称誉于世界。讲文明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反映,也是每一个人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上的重要表现。幼儿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在社会上才是成熟、可敬的人。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对人的成功成才起着更大的作用。早期家庭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应包括:遵守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能用礼貌用语主动问候长辈;爱惜东西,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能换位思考,考虑他人感受,在与小朋友相处时,能团结友爱;能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爱吃或爱玩的东西,不自私。在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方面不和别的小朋友攀比;不打人、骂人、不说谎;不合理的要求未得到满足时,不无理取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能善始善终等。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幼儿的成人成才直接相关。大凡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应与幼儿智力开发同步进行。早期家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如不长时间看动画片、光碟、玩电脑游戏;能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不需要家长陪伴、督促,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遇到学习困难,无畏难情绪,并能坚持到底;学习时专心认真,不贪玩,不做小动作,有耐心和忍耐力;学习准备工作要在学习之前完成;学习时能珍惜时间,能有效地利用时间,不拖拉、磨蹭等。       (四)思维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幼儿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幼儿能力的锻炼、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要把幼儿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造福未来社会,就必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愿意接触、了解新鲜事物,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不耻下问;能运用观察、分类、测量、假设、实验、试误、思考、表达、交流等技能解决现实问题;能意识自己的思维过程,并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一些思维框架去思考;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追求真理、反对迷信、实事求是等。       二、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主要方法       (一)转变观念,增强培养意识       长期以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重智育轻德育,重技能训练轻行为培养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项工作应是家长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家长要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及艰巨性,对孩子严格要求,反复强调,持之以恒。幼儿良好习惯只有通过长时期的严格教育,严格要求,才能逐渐养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教育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来的。       (二)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合力培养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开始,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把家里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合力培养。首先,家庭成员要统一认识,统一做法。这样才能使各种教诲和规则不断得到补充与强化,使幼儿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去努力,并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这两个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环境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重要是健康的心态。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能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养成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外向的性格;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       (三)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教育者要首先接受教育。”家长平时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努力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也要“ 用心”,用心地向书本学习,用心地向他人学习,用心地向孩子学习,用心地进行教育反思“, 学、思、行”结合,摸索育人规律,成为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另外,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影响巨大,小到小事小节,大到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对幼儿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不仅需要给孩子语言上的要求与期待,更重要的是做行动上的楷模。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读书、看报,必要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读书或做一些对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形成有帮助的活动,以此加深幼儿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经常洗手、刷牙、洗澡;要让孩子讲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气,善良、宽容。那些只言教身不教的家长,是很难收到教育效果的。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有时辛苦教育几天所取得的效果,由于家长的一个不当的行为而毁于一旦。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注意方式方法,忌简单粗暴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当,即使家长再努力,效果也不好。首先,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过度地溺爱、娇惯、迁就孩子。像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味地满足;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帮他完成,大包大揽;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不及时纠正,甚至还默许、纵容等做法,表面上看是在爱孩子,但实际上却是在“ 惯”孩子,日久天长,孩子懒惰、依赖、自私、任性、怯弱、没礼貌等坏习惯就会养成。这时候再要去改正它,没有漫长的时间,不下大力气,将很难改变。其次,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一开始就不允许做,并要坚持到底。比如不能随着孩子的性子,想看多长时间电视就看多长时间,想玩多长时间电脑游戏就玩多长时间,要合理地限制。否则孩子习惯了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就会很不习惯静下来读书学习。家长要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限制的原因,同时要引导孩子阅读,孩子尝到了读书学习的乐趣,自然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第三,对幼儿多进行正面教育,反复强化其正确行为就会抑制其错误的行为。鼓励、表扬要恰如其分。批评教育幼儿时,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他批评的原因及正确的做法,而不要急着惩罚孩子。另外要特别提醒的是,家长在教育幼儿时,是绝对不能生气的,不要把教育当做泄愤的方式,更不用说对幼儿进行打骂体罚了。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三、幼儿不良习惯的纠正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的过程也不是永无错失和疏漏的。教育的错失和疏漏,可能会使幼儿形成一些不良习惯。由于人性的固有弱点,在很多时候,习惯一旦养成,要彻底纠正是十分困难的。所幸的是,幼儿的可塑性还很强,一些不良习惯虽已形成却尚未根深蒂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纠正,还是可以亡羊补牢的。       (一)及早发现。对不良习惯的发现,源于对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思维活动细致入微的观察,家长要时刻保持警觉,处处留意幼儿言行,千万不能因事小而忽视,以致使小错演变成为痼疾。在有些家长的眼里,幼儿有些毛病是正常的,等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了,这种认识是非常有害的,会贻误幼儿的成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幼儿。特别是当走向社会后,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对人的一生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二)后果警示。幼儿不良习惯的形成,究其原因,不外是幼儿自身和教育者两个方面。在幼儿方面,由于不知何为对错,加之自制力差,可能在不自觉中放任自己,随心所欲而形成不良习惯;在教育者方面,对幼儿的溺爱,观察不细,约束不严等往往是主要原因。所以,当发现幼儿有不良习惯时,应及时向其警示或引导其切身感受不良习惯带来的后果,使其痛知其害,从而达到纠正的目的。       (三)做好家园联系。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沟通,及时交流幼儿在家和在园的思想、行为和表现,采取配合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纠正,更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亲子早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