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该讲的道理都给宝宝讲了,可他就是不听!唉,我该怎么办呢?” 这应该是很多家长的心声,给宝宝讲道理,是绝大部分家长主要的教育宝宝的方法,可以在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总会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可宝宝就是不听。那么,到底该怎样给宝宝讲道理呢?
其实,给宝宝讲道理也是有法可循的:
1. 建议的态度。
宝宝不肯听家长的话,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在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往往过于刻板和严厉,无意中把自己置于宝宝的对立面。如果我们在给宝宝讲道理时,多些宽容的态度,以建议的方式与宝宝协商,使宝宝觉得家长并无强迫和限制自己的意思,从而消除戒备和抵制心理。
2. 迂回的策略。迂回可以说是说理的一种必要策略。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说理方法。
(1) 故事法。3~4岁的宝宝正处于爱听故事的年龄,何不投其所好?家长不妨自己也当一回童话作家、寓言大师,“编造”一个故事劝说宝宝。这样既可以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僵持局面,又可以起到教育作用。还可以在宝宝专心听故事和提问的同时,帮助他完成某件他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吃饭、穿衣等)。
(2) 情景法。与宝宝一起看儿童节目,可以让宝宝指出电视节目中小朋友不正确的行为,表扬做得正确的小朋友。你会发现宝宝的是非标准其实很分明,辨别好坏根本不成问题。
(3) 换位法。与宝宝一起做游戏时,家长可以和宝宝互换角色。例如,在与宝宝一起玩扮演医生的角色游戏的时候,妈妈可以让宝宝扮演医生为他打针,妈妈可以模拟宝宝曾在医院里哭闹、手脚乱动以及向妈妈提出诸多要求的情景。当宝宝发现这一情况的时候会学着大人的样子严肃地批评妈妈不能乱哭乱叫,手不可乱动,这样宝宝也就会对自己之前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当再次出现同样的场景时,宝宝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了。
3. 自尊心的激发。
幼儿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很强。如果家长能细致地发掘宝宝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肯定,就会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并使好的行为得以巩固和趋于自觉化。
4. 言传与身教的结合。
要使教育深入到宝宝的心中,必须靠父母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他。幼儿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都对宝宝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因此家长要想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首先要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
给宝宝讲道理是一件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家长在给宝宝讲道理之前应该想想到底怎样讲,宝宝才能更好的理解家长的意思和体会家长的教育,采用一些恰当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