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合理运用奖励手段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我们通过幼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运用奖励手段时机和方式的调查, 了解当今家长在生活中运用奖励的真实状况, 尝试探索适合当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地运用奖励手段的教育途径, 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本次调查共随机选取幼儿园小、中、大班家长, 随机发放问卷 200 份, 收到有效问卷达 100%。 一、调查结果 1. 多数家长重物质奖励而轻精神奖励 对家长奖励形式的调查显示出家长用食品奖励孩子的有 44.7%, 玩具奖励的有 23.6%, 而动作和话语奖励的分别是13.2%和 18.7%。我们通常把前两种奖励称为物质奖励, 而后两种称为精神奖励。我们看到,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家长在奖励孩子的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和人性化的趋势, 比较符合孩子的需要。但是, 许多家长过于注重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 而较少运用精神奖励。家长这种做法其造成的结果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先驱, 英国的洛克坚持反对用金钱和糖果作为奖品, 他认为“它们的使用破坏了抑制愿望, 服从理性的主要目的, 当我们用食品或金钱奖赏儿童的时候, 我们仅仅是鼓励他们在这些食品中寻找快乐而已。” 2. 家长对孩子的奖励表现出随意性 家长能在孩子行为发生后, 过一段时间奖励的占 23.7%,经常忘记的有 13.2%, 而还有 7.8%的家长是很少奖励孩子的。从以上的数字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奖励还是表现出随意性, 有些家长想到了就奖励孩子, 忘记了就不奖励了。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孩子在情感上失去方向, 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当然, 我们看到还有一半以上的家长的奖励是及时的。当孩子的行为发生以后, 家长能马上作出反应, 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 这样对孩子的奖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 在他们的心目中, 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孩子而言, 如果是事过境迁后再表扬他、奖励他, 孩子就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奖励。因而对这个奖励不会留下什么好的印象, 好的行为模式也无法得到强化。所以, 我们认为这些家长对孩子好动、易遗忘的年龄特点把握得比较正确, 了解孩子这一时期的心理需要, 并及时地对孩子的正确行为做出奖励, 是对孩子鼓励的最佳时期。 3. 家长对孩子的奖励表现出过度性 对家长奖励程度调查的数字显示, 对孩子进行重度奖励的家长最多, 占 39.5%, 一般奖励的其次, 有 34.2%, 轻度奖励的有 26.3%。这里的重度奖励是指家长的奖励超过孩子的进步和行为。而一般奖励是与孩子的进步和行为相符合的。调查中能针对孩子前后行为的对比做出公正的评价的家长比较少。而大多数家长在奖励孩子时表现出过度性, 尤其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这种过度奖励的结果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认识过度。许多孩子因为觉得自己在集体中得不到重视和表扬而变得郁郁寡欢, 灰心丧气。长此以往孩子反而产生自卑、挫败的心理。 4. 奖励注重行为的结果, 轻行为的过程 55.3%家长注重对行为结果的奖励, 31.5%的家长注重对行为过程的奖励, 13.2%的家长是随机奖励。多数家长注重对行为结果的奖励。调查中我们有这样一道题目: 当你的孩子学会了自己吃饭, 你会怎样对孩子说? 许多家长都选择表扬孩子会吃饭了, 而对孩子会吃饭的过程根本不提。家长的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奖励会导致孩子急功近利的“短视”的性格,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 其实,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 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而我们的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综上所述,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理念是比较新的, 特别是运用奖励的意识很强, 但还存在着物质奖励过多、奖励太随意、奖励过度、奖励不注重过程等现象。 二、讨论与建议 奖励是调动孩子积极性, 鼓励孩子上进, 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重要手段。家长在对孩子实施奖励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坚持把奖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要手段 家长要坚信奖励对孩子进步的促进作用, 孩子做得对,勤着点夸,越夸孩子表现越好。夸奖, 就是对孩子行为的认可、支持, 就是正确的导向, 对于孩子优良品行、完美性格的形成, 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喜好夸奖, 人之常情, 孩子尤其是这样。通过夸奖激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 2.奖励要有根据, 要具体 奖励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针对孩子对某一件事做出的努力, 取得的效果, 而不要针对孩子的性格和本人。在孩子做出值得表扬的事情时, 予以表扬, 这样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奖励得越具体, 孩子越能够根据家长的话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3.要把握奖励的时机 孩子兴奋, 来得快去得也快, 家长要注意及时给孩子以奖励, 不要等事过境迁了再奖励。比如, 当老师向家长反馈孩子今天在幼儿园有进步这一信息时, 家长首先就应该给予孩子肯定的眼神, 然后要尽快兑现答应孩子的要求, 这样, 孩子就会记住自己良好表现的重要性——家长的肯定。 4.奖励的方式要恰当 对孩子采取哪种奖励方式, 因孩子的年龄、性格、性别、爱好不同也不尽一样。一般说来, 对孩子的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表扬、赞许、点头、微笑、亲昵等都能达到慰问、鼓励原目的。物质奖励也应有一点点, 主要是赠送书籍、衣物、玩具、学习用品以及外出游玩等。特别要注意慎用金钱。要注意将两者巧妙结合, 灵活运用。 5.避免当众奖励孩子 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喜欢当众表扬孩子, 对孩子的某些特长, 甚至当众“表演”, 认为这样做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其实这样夸奖很容易造成孩子爱慕虚荣、骄傲自满的倾向, 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6.不要过分地奖励孩子 有些家长在奖励孩子的时候往往用特别贵重的物品和“最漂亮”、“最能干”等这样的词来鼓励, 这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心理学家指出, 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不仅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 令孩子不自信, 而且容易把孩子惯成受奖励过瘾的人。只有恰当地符合事实的表扬和奖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