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简析当代家庭教育概念的演进

2008-04-30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摘要]家庭教育概念的演进表现在:从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内部的私事,发展到家庭教育是关乎全社会的事情;从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发展到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联系和合作;从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父母大人)对于子女的教育,发展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教育和影响;从认为家庭教育只是对学前孩子的教育,发展到终生教育,所有家庭成员在各个年龄段都受家庭教育;从认为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学习生活技能、处理家庭人际关系,发展到在各个方面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概念;演进       家庭教育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众行为,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或扮演过一定的角色。然而,要对这一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概括却不容易。根据社会变迁的理论,作为家庭的基本功能,正像家庭制度受着社会制度的制约,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一样,家庭教育也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变化。从历史上来看,家庭结构和功能是同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相适应的,随着家庭、私有制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演变,家庭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家庭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涵义就是家长对于子女的照顾和教导,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概念越来越不能够反映家庭教育现实的变化。下面,我们通过近四十年来美国、我国台湾和大陆学者及有关机构的对于家庭教育涵义的阐释分析当代家庭教育内涵和外延的演进。       在美国,长期以来人们把家庭教育称作家庭生活教育,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者大都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内部的事情,是对家庭成员进行家庭中的角色与责任的教育,以使每个人承担自己的义务,保证家庭的和睦。70年代之后,美国有的学者强调家庭教育应当增进人际关系,如莱温认为家庭教育是“增进家庭生活并协助个人更加了解各种人际关系中的自己的一种教育方案”,卡目瓦尔与托马斯指出,“家庭生活教育是促进家庭发展资源与个别家庭生活之发展、协调和整合,以提升家庭生活”。8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更倾向于把家庭生活教育当成全面提升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手段,如达翎指出,家庭生活教育就是“透过个人与家庭其各层面环境资源间的互动状况,来保存及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田纳特则指出:“家庭生活教育,就是专致于增进成人日常生活技能的效能,包括与他人的关系、因应生活事件以及了解个人的潜能。”全美家人关系会议规定家庭教育的内涵如下:(1) 家庭如何运作;(2)家庭与社会的相互关系;(3)人类生命全程的生长与发展;(4)人类性之生理与心理;(5)金钱与时间的管理;(6)亲职教育的价值;(7)政策与立法对于家庭的影响;(8)专业人员行为的伦理;(9)指导家庭生活教育人员的课程设计。       我国台湾学者的家庭教育概念,从上个世纪60 年代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60~70 年代为第一个阶段,大多数家庭教育学者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家庭以内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尤其强调世代伦理教育,如尹蕴华认为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前的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包含个人一生的身心健全培养、情感生活的学习、伦理观念的养成、道德行为的建立以及入学就业通婚成家,一切立身行事的指导都属于家庭教育的范围。第二阶段的家庭教育定义,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黄意舒就认为家庭教育已由家庭扩展到社会,是一种人与人或机构之间的关系及相互的影响。90年代后期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家庭教育的概念已由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终身学习的观念,家庭教育不再是家庭中的人际间的事,而是由社会发展的角度,将家庭教育看成是所有家庭成员适应社会的学习与成长活动。最近台湾立法院通过的《家庭教育法》所指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1)家庭世代伦理教育;(2)夫妻婚姻关系教育;(3)父母的亲职教育;(4)现代化家庭生活教育;(5)家庭和社区关系教育。       我国大陆学者对于家庭教育概念的阐释,在改革开放前后也有很大的变化。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受到苏联教育学的影响,我们只是把家庭教育当作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一个手段,是配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条途径,1985年郑其龙等编著的《家庭教育学》把家庭教育解释为“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或分支”,由于当时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极为欠缺,所以并未明确给出家庭教育的定义。1988年赵忠心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指出:“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实施的环境是家庭,教育者是家里的长者,受教育者是子女或家庭成员中的年幼者。”这个定义说明了家庭教育的组成人员及其不同地位。1998年马和民等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指出:“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家庭教育既指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又指家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功能。前者指的是受教育者在家庭中所受到的由其家庭成员(不论长幼,但主要是指父母)施予的自觉或非自觉的、经验性的或有意识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等多种水平上的影响;后者则指家庭诸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方式)对受教育者产生的‘ 隐性’影响。”2000年陈建强研究员主持的《21世纪初上海家庭教育发展预测研究》课题采用了如下家庭教育质量指标:(1)家庭德性质量,包括“素质教育”观、“继续教育”观、德性教育策略与内容;(2)家庭智能质量,包括家庭知识结构、把握求知规律与掌握读书方法、注重才能培养与实施成才策略;(3)家庭审美质量,包括家庭物化环境、衣着仪表与举止言谈、家庭休闲文化生活;(4)亲职教育和亲子教育质量,包括“亲职(亲子)教育”观、家庭教养态度与方法。       从以上中外学者的论述、尤其是我国大陆学者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推论当代家庭教育概念的演进及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内部的私事,发展到家庭教育是关乎全社会的事情。由此我们认为今天的家庭教育不再是家长可以随意处理的家务私事,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二)从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发展到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联系和合作。由此我们认为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应当更加关心和指导家庭教育,真正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互相促进的局面。(三)从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父母大人)对于子女的教育,发展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教育和影响。由此我们认为必须摈弃封建的家长权威,形成两代人互相关心、爱护、帮助和启迪的民主家庭。(四)从认为家庭教育只是对学前孩子的教育,发展到终生教育,所有家庭成员在各个年龄段都受家庭教育。由此我们认为今天的家庭教育应该真正同家庭生活融为一体,成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会的一部分。(五)从认为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学习生活技能、处理家庭人际关系,发展到在各个方面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由此我们认为今天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帮助孩子走向成熟的一种手段,更是造就人才和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亲子早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教育理论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