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是好事。但有的家长在早期教育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进入了误区,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原则。 有些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于是,就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阶段的超前教育。比如,超早期进行动作和行为能力训练,在婴儿还不具备相应能力的时候就急于要他们学翻身、学爬、学坐、学站,有的甚至主张刚出生15天的孩子就要学走路;孩子刚会说话,就教他们识字、读书、做算术、学外语等。也有的让学龄前孩子学习小学课本中的内容,等等。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让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就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我们知道,0~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较迅速的时期。但是,促其发展是有条件的。按照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的理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对这两者,他更认同成熟。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他有一个很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一对双生子,其中一个从出生后48周起每天做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几周,到第53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而另一个孩子,从出生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后,这两个孩子不用旁人帮助,都能爬到楼梯的顶端。由此,格塞尔得出结论:不成熟就无法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的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不仅没有必要,还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沉重的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有一些年轻父母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超前教育和训练,其愿望是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竞争中占有优势。其实,这只是一相情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175个小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父母按照正常情况进行教养,另一组则从孩子出生3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超前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验一次。他们发现,接受超前教育和训练的孩子的智商平均高出15点。然而他们还发现,这种优势在儿童进入小学四年级时,就逐渐消失了。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通常都能赶上来。 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那种认为进行超早期教育就一定会早出人才,出高水平人才的想法,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提前一些进行教育和训练,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完全是靠人为的力量,通过强制训练获得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最终的结果也不见得令人满意。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做父母的哪个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既不丰满也不甜美的“早熟果实”。做父母的有责任、有义务创造条件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也有责任、有义务呵护他们的童心、童趣,保留他们“固有的东西”,遵循他们成长的自然规律,让孩子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成长,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得以发展。只有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和训练,才能真正有助于孩子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