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立足实际,提升素质,努力构建实施乡镇课程

2008-08-05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立足实际,提升素质,努力构建实施乡镇课程

立足实际   提升素质

努力构建实施乡镇课程

           胶南教体局庄晓青   藏南镇中心幼儿园 王萍

随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倡导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全程参与,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与研究者。鉴于此,近几年,我们在两级《纲要》的指导下,认真贯彻上级教育部门的课程改革思想,立足农村实际,全力提升教师素质,重视教师对课程的领悟,引导教师以积极的态度与课程互动,在研究中不断完善《自然教育》课程方案,使我们的课程更加切合乡镇实际,使教师更加灵活自如的驾驭课程。我们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

一、重教师培训,求课改实效。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和研究效果。我镇90%以上的教师是农村幼儿教师,她们多数是初中毕业后经过进修取得中幼师或者再高一层次的学历,专业理论水平较低。为了使课程方案能更好的实施,我们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入手,在注重培训与考试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业务培训与相关培训相结合、园本培训与专家培训相结合、基本功培训与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相结合的同时,主要进行了四种方式的交叉培训:

1、体验式培训:

即引导教师换位思考,以自身的体验来促成观念、行为的转变。如在组织集体活动时,我们将教师分三部分:其中一名教师执教,一部分教师扮演幼儿,一部分

教师现场观摩。活动中让教师参与、观看、反思,分析组织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幼儿的活动行为,剖析自己作为幼儿参与活动的感受,评析师幼互动的效果及改进措施,让教师站在教师、幼儿、观摩者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活动的整体情况,改变集体活动中教师陈旧的观念和行为。再如:我们在活动区材料投放后,先组织教师进行活动区活动,即教师假设自己是一名幼儿,到各个区中去体验区域设置的合理性、兴趣性;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可操作性等,使教师真正从幼儿的角度去感受、体验幼儿的想法和做法,提高活动区活动的实效性。这样的培训不再停留在口头说教上,而是通过角色的转换,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体验幼儿的活动,分析

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提高对活动中发生问题和幼儿行为的预先估计能力。

2、互动式培训。

即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有效呼应。冯晓霞在其关于幼儿主体性的研究中提出:“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必须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克服了“说教式”培训的弊端,变“说教式”为“开放式”、“互赢式”。一是信息共享。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及时捕捉信息、积累经验,并将自己的观点与成功做法及时介绍给其他教师,让大家分享,减少工作过程中的重复性,同时也给教师一种研究的成功感,增加工作的动力。二是现场培训。中心教研组成员定期深入到各园、各班跟踪教师的活动组织,进行“现场诊断”,并及时与教师探讨,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活动区中教师的指导”方面,我们组成了5人的指导小组,深入各园、各班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跟踪指导,现场诊断出教师组织过程的优点和不足,并在组织交流中提出解决的办法,给教师明确的“药方子”,提高教师活动区指导的能力。三是观摩培训。主要是通过观摩活动“抛砖引玉”,引导教师对活动进行充分的剖析。如我们在教育活动的组织中,层层选拔出一名优秀的教师组织活

动,全镇教师参与观摩,结束后组织者与观摩者就这一节活动进行现场剖析,并延伸到这一类型的活动应该如何组织。这样组织者与观摩者充分互动,在活动评析、疑问解答、热点研讨中帮助教师提升。这样的互动使教师由培训的被动者转为主动者,能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思考、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3、问题式培训。

即通过中心教研组收集教师近期共同关注的问题,以此作为研究的重点,将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与专业学习、培训融为一体。从教师日常工作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入手,让教师带着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研究,通过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师教育行为分析等内容的研究,发挥集体与个人的双重智慧,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如教师们都对“如何使活动区材料与幼儿互动”这一问题感到困惑,我们首先多渠道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印发给教师,让教师们从理论上明确,根据实际提出我们存在的问题,教师带着问题在工作中实践、观察、思考、分析、总结,一段时间后,组织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梳理出切合农村实际的材料与幼儿互动方式,并达成共识。在如教师关注“教育活动中如何引起

幼儿的兴趣”这一问题,我们便将这个问题也作为作业,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建立教育活动反思记录,每周组织教师集体交流一次,教师自己总结出引起幼儿兴趣的多种途径。这样的培训,使教师共同参与,亲历了反思、积累的过程,逐步达到了改进提高的目的。

4、参与式培训。

虽然教师习惯了听和记,对于参与式培训这一新生事物一时很难接受,认为自己说不出也写不出,但我们还是尝试进行。我们采取模仿—尝试—变通的方式,使参与式培训逐渐被教师们接受。首先将参与式培训的方法和工具直接教给教师,让教师生搬硬套,模仿进行。如在课程方案的实施中,我们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这一内容采用参与式培训进行摸底。模仿参与式培训的一些做法,分大、中、小三个级部组,就“课程实施中的优点和不足”这一问题进行参与式培训,三个级部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角度进行了剖析,使教师了解了什么是参与式培训。教师了解了以后,我们就针对不同的内容尝试采用参与式培训。如我们在研究活动区活动和环境创设这些具体的问题上采用参与式培训和参与式研讨的方式,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运用参与式工具“问题、分析与对策”来明确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还不足,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从教师工作的实际出发,又回到教师工作的实际中去,使教师能在积极主动的实践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教师研究课程方案准备了师资基础。

二、借专题研究,建课改平台。

1、以教育

活动研究为突破口,完善课程内容。

(1)从活动计划入手,提高教师设计水平。

《规程》中指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这实质上把活动界定为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审视我镇的教育活动,突出问题表现在:教师不重视备课;教案中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一篇教案可以放在许多内容中运用;组织活动时教师统得过死;幼儿被动,兴趣低。我们分四步解决这一难题:

一是确定格式(包括活动名称、目标、准备、重难点,主要过程;过程又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每部分要写明主要环节,并将教师提出的主要问题和幼儿可能出现的回答写清楚)能力低的教师可以按照格式备课,能力高的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二是选择优秀刊物上的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学习讨论,进行模拟。三是组织教案比武。先以园为单位评选出优秀教案,再在全镇范围内评选,对评选出的优秀教案进行剖析:为什么这样设计,有什么优点等。四是组织说课展示活动。让

教师将教案说出来,巩固教师设计教案的能力。

(2)、从细处入手,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

在提高教师备课能力的同时,我们组织教师研究如何提高教育活动质量。以前,教师观念陈旧,教育活动小学化。一节课下来,教师累的要命,但幼儿没有兴趣,教学质量不高。我们首先做的是进行教育活动组织专项培训。通过培训给教师相对固定的模式:如探索求知类的课,要先让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教师小结,要讲不能超过10分钟;歌曲类教师要提前和幼儿一起熟悉歌词内容和旋律,在活动中让幼儿跟唱。教师的接受和变通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很快就能接受,而有的教师要改变也是很难的。一段时间后,我们再组织培训时,很多教师就反映:最起码幼儿学习的兴趣已经高了,只要灵活运用幼儿喜欢的方法,提高课堂质量也就不难了。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费力为幼儿做示范画,说是怕幼儿画不好,不敢放手让幼儿自己创造。我们便规定除了必要的细节示范外,教师最好不要直接出示范画。老师们不理解,但经过尝试后,有的老师就感慨的说:都说孩子小,可真让他们画起来,还真能说出个道道来呢。

教育活动有了大体的模式,我们发动教师在实践中研究教育活动,主要做法是:A、全镇性组织教育活动巡回交流,组织教育活动的教师要写出活动反思,与评课的教师交流。B、各幼儿园都确立了适合自己园教育活动实际的研究主题,结合主题开展研究工作。C、每位教师每天进行教育活动回头看,在幼儿离园后,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园、级部或班级教师交流。D、每月组织一次教育活动经验交流会,总结提升教师实际工作中的优秀经验。

(3)、从评、说课入手,巩固提升教育活动研究的经验。

教师会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园长之窗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