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要有新突破,就要有新思路、新策略!

2008-08-05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为了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本计划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边探讨最新理论研究,一边布置具体工作。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的同时,拓宽视野,深入学习,大胆创新,稳步前进。
    一、拓宽视野,深入学习
1.幼教课程改革新趋势
  主要表现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由专家走向教师和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具体内容看我园网站专题学习文章)
2.学习叙事性智能理论,领会其在“主体探究课程”以及幼儿双语教育中的作用。
(1)什么是“叙事性智能理论”?
    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提出了儿童叙事性智能理论,将叙事性智能理论运用于幼儿语言教育实践,文学作品(主要为儿童故事、儿歌、诗歌等)的教学受到了更大的重视,给幼儿语言教育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布鲁纳认为,儿童的智能具有一种叙事性的结构,在儿童认识周围世界,获取各种不同信息的时候,他们把周围所有的事物都联系起来,从相互关系的方位去把握他们。因此,在儿童心目中,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某种可能的关系形成一体的,他们经常把面临探索的周围环境看作是有生命、有联系、有故事的世界。如:一本书在桌上,旁边有一只杯子,那么书、杯子和桌子便构成一种关系,加上时间,它们过去在哪里,怎么会到这儿来的等等,幼儿加上自己喜欢的想象,就有可能编成一个有时间、地点、主人公以及情节的一部文学作品。可以说,在幼儿文学故事中,所有的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都是有思想、有头脑、会说话的生灵。布鲁纳的叙事性智能理论为我们的双语教育和课程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
    不久前,美国“美中教育服务机构”卜男巍·彼得先生根据布鲁纳的“叙事性智能理论”,提出了“叙事性整合课程”。所谓“叙事性整合课程”,是指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叙事性儿童文学作品为主线,把作品中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以及由此扩展开的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发展需要整合起来而建构的课程。我们也认识到,儿童文学作品有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背景,是儿童最喜欢又百听(看)不厌的东西。尤其是作品的情节性,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时空的转换,场景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动感和表演性,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
    (2)领会“叙事性智能理论”在“主体探究课程”以及幼儿双语教育中的作用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园的“主体探究课程”已逐渐深入发展,变得有框架有内容了。然而,我们是否可以借助于叙事性智能理论的新思路,更多地用文学作品来建构课程内容,形成更大范围的一种整合?使园本课程更加有个性?文学作品在

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的结晶体,故事、童话、诗歌这样的文学作品通过艺术的语言和形象来表现与反映社会生活,不仅生动有趣,具体形象,还是规范典型的、风格多样的语言学习样本,有利于培养幼儿全方位地认识周围世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语言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更加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将儿童文学作为开发叙事性智能的载体,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可以使幼儿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这种思路与我们的教育观是一致的,开发叙事性智能,将儿童文学作品融入园本课程是可行的。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交流工具,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作为文化的载体,我们还要深入探索,大胆实践,以此提高双语教育质量。
    双语教育要求幼儿两种语言的知识和技能达到一定水平,而我园双语教育仍存在英语强,母语弱的现象。最近几年,我们也注重了汉字无意识记,但孩子的母语水平并没有明显进步。“叙事性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虽然识字与写字即时有成效,但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为故事、童话、儿歌、诗歌等)却更加有价值!夸美纽斯曾经建议幼儿园要“运用故事和寓言来发展幼儿的智力。”在坚持多渠道、全方位渗透,让孩子习得英汉两种语言,小、中、大班全程进行母语无意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双语教育应该加大在诗歌、儿歌、歌曲与故事的教学力度棗以前,我们主要通过西方节日活动来进行文化渗透,但内容比较单薄,涉及面不广。
    以上研究告诉我们:儿童文学作品的运用,是园本课程得以深入发展,双语作为文化载体的有效突破口。
    二、大胆创新,稳步前进
    1、存在不足棗更新观念只是第一步,行为落实最艰难
    上学期,大班有个孩子的耳朵被塞进了一粒黄豆,该班英语教师在照顾孩子睡觉时发觉,立即送到医务室到处理,恰好家长来园知道此事(家长这时并没有多大意见)。然而,当家长送孩子回园,向班主任问及此事,该老师并没有表示歉意,而是当着家长的面,把塞黄豆进耳朵的孩子批评一番(把责任全推到孩子身上)。这种教育方法(为了应付家长而伤害了另一个孩子),以及对待家长的态度(不诚恳),让家长非常不满。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责任事故,不在事故本身,而在老师的教育方法。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个别老师还缺乏责任心、科学的教育方法,及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一位有爱心的老师肯定会保护所有孩子的自尊心,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肯定不会回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一位有能力的老师肯定会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有老师跟家长埋怨说幼儿园人手不够,家长立即到学校投诉,并告诉其他家长。这位老师是否应该先跟园长或其他干部反映呢?你不负责任的话语有没有给集体带来麻烦呢?还有,有老师跟家长说班里孩子很多都天天接送,建议家长天天接孩子回家。棗你知道这个家长根本没有时间天天来接孩子吗?你是在尊重家长的选择吗?还有,天气变凉,就随便给孩子盖白棉胎等……即使你犯了如此错误,我们的领导不还是照样给了你改正的机会吗?我们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给予公平奖罚,有人还认为这样的管理“太严

厉”、“不近人情”,是你的觉悟不够高,还是在回避自己应尽的职责?!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招生工作越来越困难。我们必须更加严格地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当然也要更加尊重老师们的成绩。对类似引起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按照学校纪律给予严厉处分。凡是出现事故的班级,班主任必须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并向有关干部汇报,否则当作严重事故处理!我们不怕出事故,就怕没有处理好事故,我们不怕犯错误,就怕不积极改正错误。
    值得反思和改进的问题还有:
    (1)保育管理需从大处着想,细处着手。让孩子自理,还需要策划细节工作,如何指导不同年级的孩子正确地扣扣子、穿衣服、漱口、刷牙、洗脸等。保育员(和生活管理员)不能只充当“阿姨”,不能“只保不教”,而应“保中有教”,教师也不能因为重视教学而忽视保育(如:学习活动结束后,就应该让孩子自觉收拾玩具)。让孩子自理,不意味着完全放手;让孩子自由活动,不意味着教师不指导;事故时刻可能发生,但不能因此而减少孩子的活动。总之,不管是教师,还是保育人员,都应该从大处着想,细处着手。
    (2)教育观念更新了,教育行为跟不上。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任何领域的学习,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都应该得到扩散。所以,幼儿的亲身体验应该贯穿整个过程,“先试后导、先练后教”,“幼儿在前、教师在后”都是大家熟知的基本教学原则。有老师说:“太忙了,没有时间去记录。”为什么呢?让我们看看这样一种学习场面:活动中,教师手不停、嘴不停,忙个不停,“言语连珠炮”的教学方式,个别老师“一问一答”的机械练习,“导”得多,“放”得少。试问,这个教师那么“忙碌”,又怎会有时间呢?教师应该忙在活动前和活动后,活动中应该“躲”在孩子背后。
    (3)缺乏对个别幼儿研究及跟踪辅导。仍然有个别家长反映孩子的不良行为没有改变,我们对不同孩子的发展情况还需加强研究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明确方向棗课程改革必须与特色教育有机结合

    经过8年的不断创新与实践,我园双语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专家、同行的肯定。上学年,在总结和反思“综合主题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我们从“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学习与借鉴入手,积极开发了园本课程棗“主体探究课程”,经过1个半学年的研究与实践,也受到领导和家长们的初步肯定。值得骄傲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碧桂园校本课程与课程体系》一书收录了我园双语教育和园本课程改革论文,撰稿人(张军、陈颖、罗志英、乔亚萍、张莉、杨思萍和隋新)付出的劳动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邱惠玲、杨敏、蒋捷、程理、张莉、罗志英、杨思萍、隋新老师的专题论文也作为“教学手记”得以登载,这些老师向“学者型”教师大大地迈进了一步。最近,张园长的论文《让幼儿在活动中学好双语》在《广东教学报》第400期发表,论文《创设环境,自然习得棗浅谈幼儿双语教育》被“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日报出版社主办)大奖赛评为一等奖并已入选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大型教育文献《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园长能作一些总结和提炼,全赖于老师们的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
    面对一些家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期望,我们是否可以创设更多的“特色”,以吸引更多家长?在创办一流幼儿园的征途中,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基本理念:孩子不是知识的容器,特色只能少而精,给孩子的东西不是越多越好,毕竟 “特色”多了就没有了真正的特色。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告诉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什么都为就什么都不能为!学前儿童需要的首先是健康、快乐,成功与否不在“起跑线”而在“终点”。如果孩子学习过多东西,快乐没了,童真没了,得不偿失。正因为我们一直坚定地、不断深入地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策略,我们的双语教育才能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我们正努力创设园本课程,目的就是要最终实现特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孩子要全面发展,特色也要鲜明。所以,请大家一定要学习和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幼儿教育!对待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和要求,我们要理性分析,耐心解释,使家长了解孩子健康成长的自然规律,以及国内外幼教改革的新趋势和我园先进的教育理念,相信家长们最终是会理解并给予更大支持的。
    当然,我们的双语教育和园本课程还有许多不足,我们要坚持创造性地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只要大家积极献计献策,我们的各项教改工作就一定能稳步前进。
    园本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整合性”,就是指要把各领域的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双语教育与课程改革不是割裂的,而是整合的,我们制订的《我园双语教育指导纲要》就具体明确了双语教育在促进

幼儿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一直在进行“双化”培训,一直在优化双语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策略,力求使英汉两种语言课程有机结合,实现双语教育与其他领域教学的一体化,更好地发挥整合教学的作用,通过特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培养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新时代儿童。
    三、本学期工作指导思想及主要工作
    任何一次改革,都需要找准切入口,需要一个纽带,更需要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以上学习和分析表明:“叙事性智能理论”既能优化双语教育,又符合当前幼教改革的新趋势,凭借这一理论,可以更好地将英汉两种语言的课程融为一体,使园本课程和“主体探究课程”更加富有个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学期的主要工作有:
1.管理工作:以人为本,为成功想出路,为效率用好人。
2.保育工作:加强培训,严格管理,落实制度。
3.英语教育:引入叙事性智能理论,发挥儿童文学作品在双语教育中的作用。
4.课程改革: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线,优化园本课程内容和实施办法。
    四、本学期具体的工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园长之窗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