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小议节日教育活动

2008-06-14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长久以来,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一直呈现出“节日到,真热闹;节日过,一边丢”的状态。热闹的是层出不穷的形式、花样,丢却的则往往是节日中承载、蕴涵着的丰富、积极的教育意义。细究下来,原因大致有三种:

  1、 教育时机的丢失

  节日前幼儿的心理期待和物质准备常是积累体验、萌发情感、丰富知识的良好时机。遗憾的是,老师们常忽视此环节的组织工作而着力于节日当天的设计安排。于是导致了孩子们面对节日的临近浑然不知、漠不关心,身临突如其来的庆祝活动又始料不及、不知所措。最终,兴奋与抑制失衡。如此种种,幼儿很难在活动中获得认知的发展,产生情感的共鸣,难怪“节日过,一边丢”了

   2、 教育模式的局限

  不少节日教育定格为一种室内综合活动:创设情境,烘托节日氛围;观看录相片段,丰富幼儿知识;教师小结谈话,激发幼儿的情感……整个模式是封闭的,偶有的“开放”也是封闭模式之中的开放,本身就是局限的。节日是全社会的节日,全世界的节日。即节日教育,走出幼儿园、走向生活,来面对社会,关注环境、人群的变化,综合媒体信息去感受和思索。幼儿在与社会的互动之中获得的是对节日的全方位、立体的认识,一定会产生许多不一般的感受和体验,比起前者矫揉造作的情感体验,必定深刻了许多。

  3、 教育目标的浅近

  大多节日教育活动目标不外乎三个——关于认知:X月X日X节,节日的来历等;关于情感:培养(或激发)幼儿的XX情感;关于社会性:共享节日的快乐,学会关心、关注等。同一个节日,年年庆祝,内容相同,形式相似,其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育的目标、要求必须体现出渐进和更新,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知识结构的建构,有利于幼儿更高级情感的培养和发展。在目标导向中,认知方面要由被动习得向主动探索转化;在情感上要由重视“接受领悟”的口头表述向“积极感受”的切实体验过渡;社会性发展方面要从人为创设情境,逐步过渡到在自然环境、情境中练习、表达、交流。

  节日教育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潜在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把握每一次教育时机,自然主动、贴近实际而又创造性地开展节日教育活动,是每个幼教工作者都应努力做到的。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园长之窗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