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美国立小学附属幼儿园是我们此次台湾之行参观的第一所幼儿园,虽然它附属在小学之内,又只有一个班十几名幼儿,但是它那优美的校园,好客的校长、老师及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田园学校
洲美国小位于台北市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典型的远离都市喧闹的田园学校。学校周围环绕的是绿色的小溪和稻田,一派田园美景、诗情画意。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走访了洲美国立小学。一走进校园,我们便被眼前林立的大树、如荫的藤萝和绵延的芳草所吸引。据介绍,洲美拥有校地面积
洲美附幼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学校资源,开展贴近孩子生活的田园教学课程。种植活动是孩子们一整年的活动,孩子们从选择种什么,到整地、播种、浇水、拔草,看着植物发芽、成长、茁壮、收成,亲历整个过程,看到了植物不同的生长与变化过程。除了种植,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孩子都很有兴致,摸一摸,抱一抱,爬一爬,看一看不同的树叶和花朵,闻一闻是什么味的,找一找蜜蜂、蝴蝶在哪里,整个校园的自然环境都是学习的材料。
此外,她们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比如在“稻米的故事”主题教学中,教师会带领孩子去观察稻田,讨论“我们吃的米从哪里来”,参与稻子的收割和脱粒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稻子的相关知识,还亲身体验了农民的辛苦,感受割稻收成的喜悦,了解到稻子怎样脱壳变成米的。
二、课程特色
洲美幼稚园是附设在洲美小学之中的,由于规模较小,班上只有咪咪老师、喵喵老师和实习教师酷老师。其中,咪咪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园长,一人多职的安排使得她既是课程的制定者,也是课程的执行者,这样倒也方便她根据课程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她们的课程也确实得到了很好的统整。经过多年的探索,她们总结出“学习从环境、经验出发,激发小孩自主学习的欲望。引导小孩的发现和兴趣,师生透过不断的操作和探索之历程。在此过程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和认知冲突的各种管道,自然而然地产生课程”的课程模式。她们不仅为幼儿创设了多元丰富的学习角落,以满足孩子们在生活中自由自主学习的欲望,而且还开展注重思考与建构知识的主题教学活动,以“培养幼儿深入探讨的精神,让孩子在探究的过程中思考、感官的经验中学习”。
另外,附幼的特点使她们的幼小衔接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她们的教室与小学在同一个院子里,每天孩子们都能够听到小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看到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她们还经常与小学生一起参与全校性的活动,如秋天收割稻谷、圣诞节庆祝等。有了这样一些生活体验,她们升人小学时,自然不会产生陌生感,能够非常自然地完成过渡并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三、全纳教育
洲美的全纳教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咪咪老师的教室里,两本特殊的档案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那是为两名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建立的个人档案。档案的前几页,是医生和专家对该幼儿的行为诊断证明,以及政府发放的允许其随班就读的证明,后面是教师对幼儿日常行为表现的记录和心理专家的指导意见。经过询问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有两位“发展缓慢”的儿童在随班就读。为了帮助他们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除了让他们参与正常儿童的活动以外,还根据他们的需要,请来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介入到学校教育中进行指导。除了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随时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然后与心理专家进行讨论,专家也会经常到幼儿园观察孩子的行为,与教师一起制定下一步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专家的介入不仅可以使教师更有效地帮助这些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达到融人正常社会生活的目的,同时也会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特殊需要儿童的加入,肯定会增加班级管理的工作量,当我们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咪咪老师指着一位正在为老师读书的孩子说,他刚入园的时候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现在已经能够读书,虽然口齿还不太清楚,但讲述得却是绘声绘色,看到孩子的进步,自己也会获得一份成就感,也就不觉得辛苦了。
四、亲职教育
洲美国小犹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那里我们不仅感受到师生和同事间相互尊重、统一和谐的团队精神,我们还深深地感受到亲子间、亲师间的那种自然、和谐的关系无处不在。因为在洲美,教育孩子不再仅仅是老师单方的责任,家长作为教育幼儿的一员,在幼稚园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访问洲美国小那天,在欢迎仪式上,洲美校长介绍完政府督学和学校行政人员后,郑重向大家介绍了洲美国小家长联谊社社长,以及之后的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上,把家长请来与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政府督学同坐嘉宾席位,都足以说明家长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参与程度。通过校长介绍,我们更感受到了洲美开放型的管理理念,明白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们积极有效的教育资源,何以融进学校教育。重视家长的参与、家长的建议,和家长们形成和谐的教育伙伴关系,这也体现了洲美民主办学的思想。
在幼稚园,亲职教育贯穿于幼儿在园的整个时期,无论是节假目的活动,如母亲节感谢妈妈的爱、圣诞节与家长分享快乐,还是配合班中的主题活动,都可以看到家长参与的身影。访问那天,班级正在进行“我的阿公阿嬷”的主题活动,为了让幼儿体验阿公阿嬷的生活智慧,班中请来了一位身怀绝技的糕点制作师阿公和一位心灵手巧的阿嬷,分别带幼儿制作糕点和纸工。
五、儿童档案评量
我们此次台湾之行的目的就是与台湾同行进行有关课程与评量的学术交流,所以我们在参观时也会特别关注她们对幼儿的评量方法。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每人拿着一本书排着队等待,轮流念书给老师听,老师则边听边在幼儿的亲职手册中阅读档案一栏进行记录与评价。原来,每个周末幼儿都要自选一本书带回家中与家长共读,家长则要在亲职手册中记录孩子的阅读的情况,如“读了一本什么书”、“和谁一起读的”、“这本书讲了什么”等。
接着,我们又在橱柜上发现了陈列的一本本厚厚的“幼儿学习成长档案”。档案中有学年、学期和单元的教学活动安排,有教师对幼儿在各领域中行为表现和作品的观察记录,还有在学年末对幼儿进行的综合评价。
从洲美的幼儿档案中可以发现,她们更侧重于对幼儿个体发展的评量,评量表中既有标准化的评量标准,又有非标准化的教师评价。她们对幼儿的评量能够真实地记录每个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让老师更加关注和发现幼儿的学习过程,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同时也能使家长更加具体地了解到孩子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以增进家园之间的默契配合。但是,由于教师的评量面对的是每一位幼儿,需要花费的时间较多,要想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教师必须十分熟悉所有评价指标,并掌握快速记录的技巧,而这对于年轻教师和孩子比较多的班级有一定难度。不过从咪咪老师的介绍中我们也了解到,她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摸索和调整,如教师分工,分批观察幼儿,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学习指标,针对收不到作品、怎样分析作品等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等。
总之,洲美之行不仅使我们感受到同胞之间的亲情和友情,而且感受到她们敢于质疑、虚心好问的专业素养。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最后,让我们用此次大会中提到的鲁道夫·史代纳的一句话“抱持敬畏的想法去理解孩童,以爱教育,在自由中解放”来共勉吧。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张澜、吴岩、夏华颖、徐春燕。以及同行的课题组其他成员,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