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名师成长之路:
一、 基本概况:
1、充满活力的学员团队
学前教育名师培养基地学员共有15名,其中包括教师、保教主任、副园长和区教研员。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积累不同,每位教师身上闪耀着多彩的光芒。根据基地大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将15名学员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分成四个小组,每个组内分别有教研员、教师、副园长等。
2、强有力的专家“智囊”团队
基地共有专家组成员7位,其中潘洁、华爱华是华师大学前教育教授,胡兴宏、黄娟娟是上海市教科院教科研专家,黄琼是市教研室幼教课程教学专家,应彩云、蒋静是特级教师。这是一个集高校资深的教育理论专家、教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和市教研室及第一线课程教育实践专家为一体的“智囊团”。
专家根据各自优势,分别对学员进行个人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教育名著导读、论文专著撰写、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指导。
二、 培养内容
1、自我诊断、明确定位、相互交流
学员自我剖析已有优势特长和薄弱点,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确立个人课题研究项目,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潜心学习专业理论书籍,拜导师结良友,磨砺心智沉静修炼,凸显各人的特长优势并作为团队互助学习的资源。
2、学理论、学经典,听、读、思、悟、论
在基地活动期间,我们听了7个专家报告,请潘洁教授进行了教育名著导读,互相推荐优秀文章,组织读书心得交流。潘洁老师循循善诱告诫每一位学员要成为一个有内涵的教师,必须要坚持每天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介绍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经验。为使学员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开展本土化的行动研究提供理论素养,她向学员们推荐了中外学前教育专业书籍,如:《与幼儿教师的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机智》、《渴望学习》《现代课程论》、《课程与教师》、《幼教人员专业伦理手则》等十来本书。为了提高读书的效率,基地还采用合作精读一本书的方法,就《学前教育课程》一书每人负责分工精读一章节,再集中介绍各自看的章节内容,互相导读,了解世界课程的全貌及17世纪——21世纪的教育流派和思想。同时主持人与学员经常互相推荐好文章,形成大家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3、联系课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进入基地学习的学员必须人人有课题,以自身的问题为抓手,在课题研究中寻找教学规律和方法。目前基地15位学员人人有课题,其中, 上海市双名工程立项课题7项。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有:《在问题情景中提高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研究》、《幼儿园主题学习网上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大班幼儿开展野趣活动的实践研究》等等。结合每位学员的课题选题立项进行教科研方法介绍。基地邀请胡兴宏、黄娟娟、潘洁、华爱华、黄琼等专家以小组的形式对学员课题计划逐项论证,一对一进行开题指导,还对学员个人专著撰写和集体研究项目总结进行指导等。
4、问题引领,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讨
- 关注实践、把握关键。以问题为基点、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学习研究。
学员通过对基层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问题和需求的调研、疏理,总结出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有:
目标制定:
对新教材整体把握不够 ——目标制定“适切性”不够
环节设计:
缺乏对教材及幼儿的分析——缺乏逻辑性和设计智慧
反思调整:缺乏有效的反思策略——反思停留于表面,缺乏后继跟进
师幼互动:
观察、分析、回应、调控能力不够——方式单一互动低效
由此,我们提炼出优质教学活动的4个关键元素:目标制定、环节设计、师幼互动、反思调整,确立了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为基地第一阶段的专题研究侧重点,分成四个小专题进行大小组相结合的课堂实践研讨。
- 与专家、导师面对面看课、评课、对话、探讨、交流。
- 经典教育活动观摩、赏析、导悟,联系实际转化运用。
- 教案通过反思疏理、修改完善、汇编幅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