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走上了园长的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未真正接触过管理岗位的新兵,面对的又是一个新建成、定位为“进修附幼”的园所,此时的我犹如一艘扬帆远行的船儿,驶入了一个新的港湾,面对即将开始的远航旅程充满着忐忑与不安,无法预知它行驶的方向,无法预见它是否能顺利地到达彼岸。但既然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就得学会勇敢面对并迎接挑战。
新手上路,面对问题怎么办
问题一: 拽着老师走?顺着老师走?(教师与管理者的磨合)
来自城区不同幼儿园的成熟教师已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工作模式,来到新园所重新适应新的管理要求与工作环境,难免会产生许多的不解:“为什么要写这些资料,我们以前是×××;班级环境规划有必要吗;重点工作要求质量,其他的“有”就行;想不到新幼儿园这么麻烦……”从教师角度来看,产生这样的疑惑是人之常情,但对于一个新组建团队的管理者来说,却值得思考---到底是顺着老师,让他们继续按照各自的方式各自为阵,还是该拽着她们立马按照我们的想法齐步走?
问题二:稚嫩新手与成熟教师的代沟?(教师与教师的融合)
作为一所新办园,我们的师资50%来自城区其他园所,其中不乏有冲着新城、新园、更想要有一番新作为的骨干教师,同时50%是来自应届毕业专业、非专业新教师甚至非在编年轻的临时教师,两个群体间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人生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异,为团队的磨合、常规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许多时候,成熟教师们觉得不应是问题的问题,在新教师眼中却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在专业教师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在非专业教师那里却又无从下手,新手的稚嫩与懵懂让老教师无法理解,两个群体无形中划出了一条沟渠。
全新的岗位,全新的园所,全新的团队,一切从零开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全体教师尽快适应、融合,使幼儿园各项工作步入正轨,走好开局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最棘手最严峻的考验。
寻找对策,摸着石头过河
对策一、管理与服务并重,帮助教师在适应中凝聚智慧。
首先,教师共同参与“建章立制”,夯实管理基础。我们从规章制度的作用入手,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在幼儿园必备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创建系列符合实际、有助于发挥团队效益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在认同中逐步调整工作心态,规范工作行为。如:教师互助组活动制度——打破年级与学科界限,根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盲点、薄弱环节按需成立相应的研究小组,并鼓励组员自选组长、自订计划、自主活动。捆绑式评价制度——各类常规检查以班级、年级、师徒为单位整体考核与评价,凸现搭班间、组际间的沟通与协作,从个体—小组——集体逐步拓展与延伸,潜移默化的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教学展示自主申报制度——改变了以往园内公开教学活动“领导定人”的做法,人人享有展示的机会,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在教师集体智慧基础上产生的规章制度,点燃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了管理的有效性。
其次,营造共“研”氛围,提供专业服务。管理的重心不是对事的控制,而是对人的激活,营造一种使每个人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的氛围,把个人的事业和集体的事业结合起来,把个人的追求化为集体的追求,所以作为管理者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怎样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1)专业服务:专家导航—利用附幼特有的优势,邀请研训部甚至更高层次专家答疑解惑;专题培训—围绕专题开展研讨;专长发挥——语言特长、03育婴师 ;专业同行—浸入一线,开药方 (2)生活服务:缓解压力的谈心、生病探望、开设早餐、每月的集体生日……让教师感受幼儿园对他们的真诚关爱,从而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依恋感和归属感,同时拉近了管理者与教师间、教师同伴间的距离,初步形成团结向上的集体。
管理与服务并重,使我们事业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
对策二、顺应与同化并重,引发教师在互助中和谐发展。
同化和顺应,是一种渐进式的发展策略。所谓“同化”,是指以成熟教师队伍为基础,通过师徒结对等形式,对新进的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用优质教师资源去“同化”这些新引进的教师,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教育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教师队伍的优势。所谓“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新教师对老教师的顺应,对园所团队精神的顺应。新教师要努力学习老教师优秀的师德风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尽快溶入幼儿园大团队中去;二是老教师对新教师的顺应,对新形势新要求的顺应。老教师不能固步自封、也要向新人学习,学“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学捕捉时尚信息的敏锐性,赶上时代、教育发展的潮流。
同化与适应并重,使我们优势互补,滚动发展,与时俱进。
对策三、使用与培养并重,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整体提升。
我们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教师在成就幼儿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因此,使用是对教师最大的尊重。大胆启用年轻教师,是我们助推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举措。为了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把年轻教师推上关键岗位,给她们压担子。如教研组长、组长助理、技能训练营营长等职位尽量让年轻教师担任,每次蹲点调研实践课也都尽量安排年轻人担纲。在使用中,使这些年轻人不断地领悟、成长与成熟。在使用的同时,我们更重视对教师的培养。除了常规的培养之外,我们特别注重基于幼儿园实际,切合教师实际基点上进行的园本培训。选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实际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对在职教师进行具有较强现实性和针对性地培训。如:每二周一次的新教师沙龙活动,每次解决新教师工作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对他们基本掌握常规工作技巧,快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十分有利。多元化的“同课异构”使全体教师受益匪浅。
使用和培养并重,使我们增添信心、积累经验、收获多多。
对策四、骨干与全员并重,鼓励教师在团队中彰显优势。
“骨干”与“全员”兼顾,以“骨干”带“全员”,以“全员”促“骨干”,以求得“骨干”、“全员”共同发展,是我们融合教师团队的又一做法。重点扶持骨干教师,既是园所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所以我们对于园内骨干教师,拓展学习的平台,为他们寻名师带教;对有志于更上一层的后备军,建立成长档案,重点培养,为她们的成长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和条件。通过骨干教师的带教指导等活动,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教师团队素质的改善,促进整体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向骨干教师倾斜的同时,也为普通教师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如:小班教研组长参加区教研组长评优,从文本的撰写、方案的策划、当场的答辩全体组员全程参与。六一庆祝活动打破年级班级界限,根据教师个人特长、优势确定项目组;让大家看到同伴的能力,感受团队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更好的使教师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了个人的优势与特长。月\学期工作总结会,围绕工作重点人人有发言的机会,谈体会、说反思,在这个过程中重温一起走过的路,一起克服的困难,让大家看到了群体的力量、感受到了同伴间的相互支撑。
骨干与全员并重,使我们取长补短、各尽所能、默契倍增。
成长感悟,办法总比困难多
感悟一:团队是一种力量。
一个人的思想力量或许微不足道,而一个群体的思想就能汇集共同的智慧,产生长远的群体影响力。办好一所幼儿园光有一个好园长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保障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作为园长,要时刻记着你的团队,用上她们所有的力量。
感悟二:专业发展是一笔财富。
园长专业发展应与教师专业发展保持同步,甚至还应领先一步,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流中“游泳”,就更能体味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艰辛,使自己的管理策略更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感悟三:快乐是一种境界。
快乐成长是教师的一种心态。要实现教师的快乐成长,就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成长的环境,作为园长,我们与教师的每一次交流是一种平等交流,是一种研讨而不是一种工作检核,要允许教师失败,只有这样,教师才勇于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才能使我们更了解教师,才能使我们找到教师成长的最佳策略。
感悟四:成长是一种享受。
著名主持人杨澜曾说过:“成长是无止境的,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虽然我们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阻碍你成功,但没人能阻止你成长。”。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人生的过程就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感悟、不断成长的过程。我在成长,教师在成长,附幼在成长,我愿意用我的激情和智慧,和全体附幼人共同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