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管理的实质就是充分调动所属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合力,真正达到人司其职、人尽其力、人负其责、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人力、物力、财力的效用,提高效率、增强效益、完成组织目标,以收到1+1>2的效果,管理的一切方式和手段都应围绕这个中心。在实际工作中,要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群体,使每个人在不同岗位上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除了靠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施严格地制度管理外,随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其它如激励管理、情感管理,凭着它们那种积极的、不可取代的管理效应迅速在各种管理中被接受和采纳,这不仅是人们对管理效率的一种更全面的追求,同时也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认识与尊重。
从学校管理角度讲,教师光荣的使命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对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管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人的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实施激励管理,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明显效果。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主要职能,激励管理是管理的方法之一,在其中,人是管理的主体,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我们假设两位教师的能力相等,而工作绩效(效果)不等,那么其原因是积极性存在着差别。激励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断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持续稳定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使得这种积极性指向正确的方向。
一、了解激励过程是管理者科学实施激励管理的前提
现实生活中的人,包括幼儿教师,都无一例外地有着自身的需要,这种有待满足的需要就是产生激励的起点,人的不满足引起个人内心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紧张,产生动机,引起行为,导致个人从事某种活动,从而缓解激奋心理。在社会中,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达到了目的,需要得到满足,激励也就完成了。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实施激励管理的关键是采取及时而适当的激励措施,用以激发教师产生积极性的行为动机,以促使她们更好地完成行为目标(组织目标)。
二、幼儿园实施激励管理的相关分析
办一所优质幼儿园,除了必须的硬件条件外,优质的保教质量是根本,而高水平的保教质量首先取决于教师。我们注重对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力求达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与此同时,如何使这种素质或素质的提高转化为工作质量的提高,进而落实到幼儿身上,则是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了。激励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园而异,因人而异。所以立足园情,了解教师的需要是幼儿园实施激励管理的基础。
(一)关于幼儿教师需要的分析
心理学表明,人的需要一般地大致上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需要:吃穿睡、住房、工作、安全需要等;
2.发展需要:友谊、交往、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
3.成就需要:获得尊重、被认可、取得成绩、实现事业理想等。
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人当然不能摆脱上述范畴,但在幼儿园工作的过程中随着其职业的日趋成熟亦会形成与工作性质极具相关性的特殊需要。如:其一,教师职业特点决定多数幼儿教师有较强烈的求知努力,以满足自己的认知需要;其二,在我国目前,幼儿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地位,尚不为人们所充分地理解和认识,导致幼儿教师在同行中更具有希望被认可、尊重、获得荣誉等成就需要;其三,由于幼儿教师在工作上的努力付出与经济收入间存在不平衡,她们有希望提高工作待遇,改善生活质量等发展需要;其四,幼教工作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幼儿教师多为女性群体,她们必须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幼儿教师更需得到亲人、领导、朋友们的关心和爱的回报……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时,只有认真地去分析、了解被管理群体需要的种种特点,才会收到较为满意的管理效果。同时,在些基础上还要注意因园而异,因人而异。
(二)关于园情分析
例如,我园是北京市一所拥有28个班的大型一级一类幼儿园,教师年龄结构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教师学历结构在大专、本科和本科以上占79%,属清华大学附校等,这些实情至少可以就管理上反馈如下信息:大园的管理必须要重视思想工作,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要利用规模大这一特点,管理措施要有利于引发平行班的相互学习与促进;管理对象面广,管理工作复杂,要有较高的管理效率;作为清华附校,必须有高水平的管理和师资确保幼儿园向全国一流园所迈进;教师的学历结构表明教师和幼儿园具有很大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教师的年龄结构表明教师队伍生机勃勃,既要加强职业训练,又要重视引导她们勤奋努力、开拓创新。以上是从管理角度对园情的分析。
(三)关于教师群体的分析
针对我园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群体,我们分析青年教师的需要特点,如“踢好头三脚”的心理促使她们工作努力,急切希望取得成绩,渴望自己的进步赢得他人的肯定,渴望被重视等。她们的成就需要往往超过其它需要,管理者若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用合适的方法给以激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我园近七年来先后不同层次的引进和培养了三批青年教师,目前她们已日趋成熟,工作热情勤奋,肯钻研,在班级工作、教研工作中许多教师可以独挡一面,并且很富有创新精神。回顾这几年的教育和培养,从实施激励管理角度,我们感觉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