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孩子是21世纪的主人,未来的社会更需要创造型的人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儿童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性潜能,只要得到适时的科学的开发,就能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而且创造力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能越大。老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儿童创造力添翼。
在美术活动中发掘儿童创造性潜力,这是由于儿童年龄及儿童对美术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巴特尔说过:现实中,一点创造力没有的儿童根本不存在的。心理学研究表明:2-6岁是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不少研究也表明4-8岁是儿童绘画的黄金时期,美术活动作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绘画让儿童来观察、来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儿童素质。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发掘儿童的创造性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美育的功能。
二、理论依据:
1、美术教育的实质应该是通过绘知识、绘画语言的传授,综合开发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种能力,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和人格品质。
2、中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极为重视创造。他曾在《创造宣言》中写道:“创造主未完成的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创造之神,你回来吧!……,只要你肯回答,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
3、美国新精神分析家艾里克森在阐述人格形成的八个心理社会阶段时指出:4-6岁儿童处于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这时儿童除了模仿行为外,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常常问这动那。这时候,如果激情性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各种活动,孩子会表现出很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儿童
特点,想象是儿童美术活动的精神支柱。
三、实验对象、时间与方法:
1、实验对象:中(5)班为实验班,中(1)班为对照班,两班儿童家长的文化层次、家境状况相当。
2、实验时间:2000年9月——2001年7月
3、实验方法:实验中利用了向家长问卷、作品分析、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四、实验措施:
1、创设有利于儿童进行美术活动的环境。
(1)创设有利于儿童进行探索的环境。
本人平时注重与儿童一起创设良好的活动场所以及各种活动工具、材料供孩子们进行选择。使孩子们不受限制地按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游戏、创造。如:在室内摆放儿童绘画、手工、泥工等作品,同时活动区中投放材料、粉笔、油画棒等在这种环境中,儿童可以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尝试用多种材料与手法去表现作品,不拘泥于用一种固定的方式,培养了儿童的创造性意识。儿童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儿童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主动、自由地开展美术活动,他们的创造性潜力得到挖掘。
(2)创设适应儿童发展水平的环境。
陶行知先生认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必须遵循两条原则,即新生儿童人权及了解儿童的能力和需要,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儿童身心发展又制约着教育。因此,在观察、了解、分析评估儿童的发展状况——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心理需求。发现不同程度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
创设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环境,只有这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的环境,才能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其产生活动的愿望、主动参与活动。从而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3)创设轻松开放的环境。
约束儿童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画画只会死板临摹,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儿童就会习惯听从他人,创造性思维埋没了,而在宽松、开放的环境里,儿童可以自由交流和表现。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可以让儿童与老师、同伴讨论互相走动看一看,随时与他人交流有关上课的内容,互相学、互相启发。
(4)结合具体的美术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
如在儿童画“太阳”时,老师带儿童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去欣赏太阳的美景,早晨金灿灿的太阳披着朝霞,中午银光闪闪的太阳、白花花的云朵,傍晚红彤彤的太阳与晚霞,通过审美环境的体验,引起儿童对美的事物产生了敏锐的感知,从而画出的太阳不再是一个模样、一个色彩。研究表明,让儿童置身于审美环境之中,不但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美创造性的发挥。
2、挖掘儿童创造性潜力的具体做法:
1)、老师要善于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和体验。
老师引导儿童进行审美情感的体验就是帮助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模式与外在的生命模式达到同构,从而理解事物的情感表现
性,更进一步达到审美愉悦,激起创作冲动。
A、对儿童进行集中思维的训练。如在画彩色的太阳,老师利用故事结合图片,把儿童带入一幅美丽的意境中……,当太阳来到花园里,花园里的花五彩缤纷、当太阳来到果园里,果园的果子金灿灿的……,请儿童闭上眼睛想一想,太阳还会来到哪里?那里的东西又变成了什么颜色?让儿童在这个主题中随意画,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在这样的活动中儿童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B、对儿童进行联想能力的训练。如在画“向日葵”时,老师就利用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引导儿童进行“移情”和“拟人”,在其基础上引导儿童对审美对象进行想象,引导儿童将它们想象成为有生命的形象,从而让一个毫无生机的向日葵变成了一幅生动的、形象的“三口之家”。向日葵的一家、它们的神态、动作在儿童笔下变得更加逼真;或用身体的舒展来表达花儿开放时的形态感受。经过这样的联想,展现在眼前的作品就充满了活力,创造出充满生机的画面。
C、对儿童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艺术强调个性,通过活动启发儿童大胆改变生活中习惯的东西,使创造出来的作品更独特。在绘画活动中只要老师加以有意识的引导,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应鼓励儿童独立构思、自己创编、敢于求变、求异;鼓励儿童异想天开,对儿童的成果多予以肯定、多认同,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行的,甚至有时还能超越老师。如画“机器人”,我启发儿童可以自己想象、设计一个新型的机器人,机器人的头、手、脚和身体可以起变化。在
活动中可让儿童互相讲一讲、看一看。在这种创作氛围中,儿童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因此,带来了惊喜和成就感成为儿童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2)注意语言的引导性。
启发性的语言。这类语言的作用主要帮助儿童开阔思路、启迪智慧,老师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一类开放性语言来向儿童提问,而不是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问题来提问。因为这类问题很容易造成儿童思维的惰性。如:在给几何图形添画时,问儿童你在纸上看到了什么?它可以变成什么?让儿童讨论后回答。这一活动的重点在于启发儿童的想象,尽量让儿童充分交流,在儿童想象的翅膀打开后,让他们用画笔把自己的想法补充到画面上。在这种活动中,儿童创造的作品各具特色,不仅提高了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而且让儿童得到更好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
3)展示作品、互相学习。
儿童的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儿童互相学习、借鉴的成份。因此,引导儿童向同伴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应重视把作品全部拿出来展示,引导儿童乐意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那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闪光点。
4)注重个性心理的培养。
应教育儿童懂得,完成作业和对待工作一样,应该是完整的,而不是半途
而废或不满意就气馁,应该鼓励其勇气,设法修正。我们的枫枫小朋友,刚开始时常画一点就扔笔,于是我就耐心地指导,如何把原来画小的画面设法修正。充分利用美术活动的吸引力,强化儿童不断思考,不断涂画,想办法克服困难。慢慢地枫枫小朋友从不敢画到自己要画画,使孩子养成了做事能动脑筋,坚持不懈的行为习惯。
五、实验结果: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意义。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比较,见图:
实验班的创造意识作品的复杂性、作品的独创性两项均高于对照班。
内容
班级
创造意识
作品的独创性
复杂性
对照班
74%
70%
70%
实验班
90%
91%
92%
六、实验的结论:
由此可见,在美术活动中发掘儿童创造性潜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儿童进行美术活动时,老师不宜提供过多的范例,否则会扼杀儿童的创造潜力。老师应鼓励儿童从多方面进行思考,让儿童有充分的想象的时间,这样才能促使儿童进行创造。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幼教圈QQ公众号
想要吗
- 睡鼠的睡梦时光
- 小甲虫旅行记
- 小恐龙幼儿园情商培养·我
- 雪中小路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1)[连环
- 鬣狗与狐狸
传说鬣狗每年要变换他们的性别,有时是雄的,有时是雌的。有条鬣狗看见狐狸,便指责他,说自己想要和他...
- 小兔与小狗
从前,小兔和小狗是好朋友。他们天天在一起玩,但没有出过远门。 有一次,小狗想: 我和小兔没出过远门...
- 大酱的由来
在很久以前,在一个小村子里,有这么一个人:他姓牛,家里排行老二,人们都叫他牛二。因为此人做起事来有特...
- 猫头鹰宝宝
从前,有三只猫头鹰宝宝:莎拉、波西和比尔。 他们和妈妈一起住在一个树洞里。 洞里扑着树枝、叶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