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海南学前教育网

2010-12-19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伟大科学家爱恩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确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美术活动是老师与

儿童互动的过程,它不是由老师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操作的活动,它有一定规律,但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应把儿童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作品创作的主人。在美术活动中,让儿童积极、大胆的表现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想法,使他们处于主动活动中,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一)孩子是作品创作的主人。

 让孩子当作品的主人,这是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前提。相信孩子,是孩子发挥创造力的兴奋剂。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死气沉沉,孩子围着老师的指挥棒转,老师画一笔,孩子跟着画一笔,完全局限了孩子自由想像发挥的空间,忽视了孩子创作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老师应不断的给孩子提供创造性尝试创作的条件,引导孩子的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侧向等过程。在这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影响下,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得到尊重、,并得到充分施展,这就为发展儿童创造思维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和更加广阔的空间。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画花瓶》中,当我巡视到一个男孩的跟前时,他抬起头来高兴地说:“老师,你看我的花瓶可以倒过来看,是两用的,就象我爸爸的茶杯,两边都可以用来喝水。”我上前仔细一看,呀,真的呢,画面上那只花瓶外型设计成圆柱形,画得很大,几乎占满了整张纸,而且用了不同色彩和硬朗的线条,给花瓶做了装饰,体现了男孩子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大气、阳刚。从花瓶的结构和功能来讲,一般花瓶只有瓶口、瓶肚和瓶底座,生活中的花瓶口一般也只有一个,但是他能把花瓶和茶杯联系起来加以设计,其创造性思维让我叹服。活动中,孩子的创造性得到了表现,大大开阔了儿童思维空间,更感受到了自身创造的乐趣。

(二)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是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鼓励是用语言或文字等激发人的情绪,创造性思维特别需要鼓励,因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的思想,所以在

美术教育中,鼓励能给予儿童一种肯定、一种信心,使他们在创作活动中有一种协同感,并不断产生创造的激情。对于孩子的作品,只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他们的创造力,着眼于事物的特征,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教育家认为“儿童

都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每个孩子在创作时,都有创造的意愿,创造的思维,创造的能力。天资差异的存在,使有的孩子想创造,可结果却和别人一模一样,于是,老师像沙里淘金似的,找出不易为常人所发现的创造金点,肆意夸张:“真不容易,你想的和别人的都不同,很有创造性。”这样的语言会让儿童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大胆地表现出来。有的孩子天生爱创造,善于创造,为了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更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的创造思维,首先用语言对他们大胆创作给与支持、鼓励,这不但增强此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儿童使他们也用于表达。

    往往,孩子的天性所成的、稚拙的、夸张的作品,都会让你忍俊不已,老师对孩子的作品予以肯定的评价,在老师的鼓励、支持下,孩子便能不受拘束地大胆作画。如画《谗嘴的小老鼠》能画出老鼠的主要特征:小耳朵、尖尖鼻、长长的尾巴,就可以说是画得很好了。在不受老师限制,少示范的情况下,孩子就会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大胆表现出来。对于表现力差一点的儿童则放低要求,只要画出基本特征就够了;而对于绘画能力强的儿童,则可以对他们提高要求,如添画情节,丰富画面等,并且通过评价树立榜样效益,让他们能互相影响、互相学习,提高表现力。如有一个小朋友平时画的形象、线条总是显得很稚嫩,他画的《谗嘴的小老鼠》中的老鼠,耳朵虽然一个大、一个小,似乎不成比例,但是只要你仔细看看,却很有童趣:嘴是那样的尖,嘴边还流着口水,眼睛睁得圆溜溜,好象马上就吃到挂在头顶上的那颗大大的花生米,长长的尾巴也不闲着,正往油瓶里伸。这正是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表现。虽然形象稚拙,但总挡不住那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启发、诱导儿童的创作激情,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

  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儿童创造思维,根据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

活动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儿童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例如:《大象找工作》这一则活动中一开始便以语言故事导入:大象伯伯想找一份工作。一天,他来到一家面包店,做了一只又大又香的大面包。可是面包太大了,谁也吃不了。他离开面包店来到了餐具工厂,做了一只又大又圆的大盘子,可是盘子太大了,小动物们都不喜欢,他只好离开工厂,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喵喵喵”的声音,原来是小猫儿童园的老师生病了,小猫正吵着要老师呢。大象伯伯想,我去试试做小猫的老师吧……

儿童被故事深深吸引,积极地参与设想、讨论,将活动的结尾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老师根据儿童的作品编成故事结尾,整个活动完整有序,儿童时而着急,时而兴奋,时而欢歌,他们完全沉浸于游戏之中。实践证明,儿童与儿童之间多方位、多角度的讨论,为儿童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为最大限度的活跃儿童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情境,使他们能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大胆发表不同意见,甚至异想天开。

    (四)通过评价,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

在画一幅《手的联想——飞鸟》时,有一个女孩子,在画了几只鸟以后,又用手样的形状添画了孔雀、大树、山、蝴蝶等,画面很丰富,很富有想象力。看到这样的画,你会感到孩子的想象世界是多么丰富。对于这个女孩子的作品,我运用了故事讲述的方式作了点评,故事是根据女孩子的创作思维而编的:“一天,有一个小女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手忽然变成了许多小动物,有孔雀呀、蝴蝶呀还有小鸟呀,好多好多的小动物,它们在由手变成的山上、树林里、草地上快乐地玩

耍,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她画出了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我给予了小女孩肯定与赞扬,同时我也对其他儿童说:“我想,你们会比她更会想象,画得更好的。”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评孩子的作品,更有利于孩子接受,也提供了儿童加大联想的机会。听完老师的评价,孩子们蠢蠢欲动了,都争相效仿,画出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各种形象,我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与创造思维所惊喜,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另外,在儿童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老师应给予儿童充分的探索时间、思考的机会。在儿童有一定积累和萌发出创造愿望的情况下,因势利导地将儿童引向创造性表现。根据孩子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孩子的主体作用,以及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做一做、摸一摸、练一练,从而激发孩子创造的兴趣、创造的灵感,逐步了解创造的方法,不仅培养儿童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和积极动脑动手的习惯,还要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特别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艺术教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