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美工教学活动对幼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海南学前教育网

2010-12-19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每当看到孩子们一幅幅既可爱又可笑的美术作品,如不成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构图等,都让我感叹儿童大胆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正是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现象反映出了儿童的思维创造能力。在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从涂鸦期儿童乱涂乱画到象征期儿童为事物象征性地再造一个不完整的形象,再到图式期儿童用画来表达多种概念等等,都显示出儿童的创造力。《儿童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体现出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目标和要求,其中指出:“儿童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儿童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发散性。所以,在美工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对儿童的美术表观力和美工技能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绘画中,引导儿童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日本的一位研究儿童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儿童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儿童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全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让儿童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长期以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儿童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老师一般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的方法,然后儿童依葫芦画瓢画出与

老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儿童的绘画技能,使儿童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儿童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儿童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引导儿童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儿童画其所爱,画其所想,使儿童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儿童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即向儿童展示事物的一部分,引导儿童想象事物的其他部分,然后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品,而是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大班绘画《各种各样的鞋》一课,我先安排10分钟让儿童大胆想象, 各抒己见,给他们提供较多的画纸,让他们画出各种不同样子、不同形状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儿童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孩子们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画树,它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儿童从光的角度看,从简单的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儿童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儿童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

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创作的源泉,孩子们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他们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老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儿童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儿童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例如,让儿童画以《美丽的菊花》为题目的画,我首先把孩子带到菊花展览馆,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的菊花的外形特征、颜色,给孩子讲解菊花的生长过程及季节,鼓励孩子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然后,鼓励儿童画出自己喜爱的菊花。这样的儿童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果用传统模式,儿童就有可能只会画老师教的一种菊花的画法,作品就可能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内容贫乏。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又如《房屋》一课,让儿童来写生儿童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儿童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他们动脑筋,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儿童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品,一人一个样,尽管都是画的房屋,可共性中有个性。你看:儿童的写生作品,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引人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前不久,我大班开展了整合课程中《惊奇一线》的主题,意在让

儿童张开好奇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和体验“线”的千变万化。在美工操作活动中,我要求儿童用橡皮泥表现“线”的不同立体造型。孩子们通过2周的主题学习加上已有经验的积累,迫不及待的动手了!他们用开放敏锐的心去感受,用细腻的心灵去创作,在充满“惊奇”的情景中尽情地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有的儿童把橡皮泥捏的线摆弄成了一条长长的蛇、小小的蜗牛;有的儿童捏成了大手镯和项链,带在了自己和同伴的手上、颈上;有的儿童还捏成了各种数字;有的儿童把 “线”变成了一副眼镜,带在了脸上;有的捏成了粗短的蜡烛,用红辣椒做成了烛火,形象逼真……儿童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了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东西。这一课给儿童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儿童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支持、鼓励儿童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儿童怕自己的作品特殊,被同伴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失误,伤透了一些孩子的心,由于儿童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激情性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儿童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力。儿童画与激情性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激情性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我们提倡儿童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孩子,尤其在评价作品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应珍惜和爱护儿童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三、 老师自身素质对

儿童的影响
  好的老师应通过仪表、语言、范画、演示、指导,鼓励、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儿童的信任与尊重。同时,老师要通过对儿童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他们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老师,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儿童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老师也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为基础,充分体现尊重孩子的意愿,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意识,提供给他们各自喜欢的材料,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的过程。因势利导,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积极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老师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其次,除了教学,老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儿童完成的作品,老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除此,课堂上老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儿童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的老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孩子们深深敬佩,还将对儿童产生较大的影响。

最后,老师还要充分把握好自己在儿童绘画活动中的引导尺度,充分发挥“老师”隐性的引导作用,遵循“师生互动”的原则,老师从儿童的前面走到孩子的后面,使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的学习惯于变被动为主动,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主创新的学习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儿童绘画活动的效果更佳。所以说,师生在活动中互动得当,发挥积极,才能充分启发儿童的潜能,使儿童绘画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实现美育的目标,才能实施好新《纲要》的理念,最终达到使儿童全面发展的目标。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儿童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他呼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将继续致力于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让儿童真正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艺术教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教育理论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