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论文《浅谈综合性课程中的美术设计》-海南学前教育网

2010-12-19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美术教育历来是儿童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儿童园整体课程的改革,在综合教育中,美术活动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综合性课程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美术教育的目标从技能型转向审美型。老师在儿童园中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可以为儿童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及创造美的机会。因此,老师必须以美术的要素为纲,有系统、有顺序地组织和设计美术活动。

美术教育的内容设计必须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注意主题内容的丰富性,题材的多样性,情节的趣味性,形象的鲜明性、可感性。在长期的儿童园实践中我们发现,美术教育之所以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功能,原因就在于对美术教育的实质缺乏清晰的认识。往往把美术的内容与形式的理解相分离。如有的老师在美术形式的训练上不得法,以临摹一些激情性设计的简单形象为主要手段,造成了儿童画过早地步入模式化的局面。

我认为,美术教育的根本,在于审美教育,老师应从提高儿童的美术素质入手,以美术要素为纲,系统地、有顺序地组织和设计儿童的美术教育活动,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稳步提高。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必须把线、形、色、购图等最基本的要素作为美术教育的核心,培养儿童对形的知觉,对色和设计构思表现的法则的了解和体验。

对形的知觉的把握,始终是儿童期需要不断练习掌握的。儿童从涂鸦开始,由画杂乱无序的线条到逐渐意识到线条的上下长短,知道粗细疏密以及线条之间相互交叉所产生的变化。儿童在练习中往往是无意识的,但作为

老师则应有意识地把线条美的因素贯穿到为儿童设计的美术活动中去。如让儿童逐渐了解线条的种类,线条的方向,线条的质感长度和变化等。作为艺术作品的形不全是几何图形,它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有空心的,也有实心的等。这就要求老师在为儿童设计美术活动时,必须让儿童通过练习,培养他们对形的清楚辨认,培养儿童对形的精确观察能力。

了解颜色感觉的规律性对儿童老师至关重要。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发展儿童认识颜色的能力,有助于审美趣味的培养和造就一双敏感的、善于发现的眼睛。这种敏锐的感觉发展得越早越好。在儿童期,老师应充分利用儿童本能的自发的感情冲动,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颜料、工具、纸张,训练他们使用工具的必要技能,让儿童在早期就获得丰富的色彩经验和充分表现潜力的机会。

引导儿童亲身体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儿童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这也是老师设计美术活动课程时必须考虑到的。

老师为了提高儿童的水平,首先要对美术的要素有很好的理解,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其次还要深入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和阶段水平,也有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为儿童精心

设计一系列的课题,来发展儿童的美术能力。

儿童美术活动命题的设计可按美术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儿童各年龄段的特点制定目标。每一个命题都应包含着重要概念,包含着美术的要素,这些命题可以用单元的形式组织起来。例如,色彩游戏,底色和点的练习,块面色彩的练习等。将课程按单元组织起来,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相对集中地学习一个美术要素,比较容易取得成效。美术的材料、种类也要多种多样,经常变化。例如,对于同一对象(迎春花),既可以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来,也可以用纸工等方式来表现。让儿童学习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来反应事物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智力的发展,提高其创新能力。我们在美术活动“海洋里的鱼”中,就利用了多种美术形式让儿童形象生动、全面地了接了海洋中鱼的特征。我们组织儿童观看海洋里的鱼的录象,让儿童仔细观察后,先让儿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又让他们用纸工、泥工等方式表现,从而使儿童对海洋的鱼有了全面而真切的感受。

因此,在儿童园综合性教育中,老师对美术活动有系统、有顺序、有目的的设计,对发展儿童感受美、发展美、创造美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儿童的发散性思维,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艺术教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