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试析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海南学前教育网

2010-12-19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一、过于看重教学固定模式,而削弱了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的创新意识。

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儿童欣赏范例作画,活动多以上课形式进行,老师的教学过程也十分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似无纰漏。当这种教育方式被摒弃时,孩子们大多的仍是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更没有足够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又怎能自如地表现?儿童是否全身心的投入无人理会,只要看到孩子们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老师的欣慰感、成就感溢于言表。殊不知儿童作画的乐趣在于无拘无束的大胆创作,他们只在意创作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老师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才能给儿童的美术活动带来无穷乐趣。

给儿童营造一个能自我创造的空间,寓教于游戏中是改进老师在绘画活动中原有的规规矩矩的教学模式的前提。要萌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必须为其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在儿童园活动中,老师如果能在儿童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材料、活动时间、活动伙伴等方面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那么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意识都会得到较大的发展。例如在《有趣的长颈鹿》的绘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游戏和故事的方式将儿童引入到长颈鹿的绘画中。老师给儿童提供准备好的大小不同的 、颜色各异的椭圆形的即使贴,让儿童自由选择,并且在想一想、玩一玩、贴一贴中大胆的创作,毫无顾忌地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坐作画,绘画出形态各异的长颈鹿,再根据自己构思的故事情节,添画出具有自己创意的背景。这样,儿童的作品在构图、布局、色彩搭配上,一定能充分表现出他们的独创性,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色彩纷呈,儿童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另外。有专家认为,儿童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陈鹤琴先生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老师应常常带儿童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就随之迸发。例如,我在教授儿童画《森林里的树木》时,发现儿童们画的都是绿色叶子、灰色树杆的树木,毫无新意。于是,我带着儿童走出课堂,来到大自然中,在那里,通过我的引导和他们自己的探索,儿童们发现在阳光照射下的树木,顶端的叶子是金灿灿的,中间的叶子是嫩绿色的,而树木底部的叶子才是深绿色的。回到教室后,他们很快就把自己的所见所感绘画出来了,而且树木的颜色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绿色了,画面十分丰富,更让人高兴的是,他们的画面中都包含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和创意。可见,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儿童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过于看重创作结果,而忽略了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了获得真正的乐趣。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儿童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儿童的创新意识。我们教儿童绘画,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儿童都培养成为小画家,而是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他们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这些所有的一切,都能通过绘画活动,深深地铭刻在儿童的头脑中,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生受益。因此,每一次绘画活动,我们都应给儿童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这样才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且达到活动的目的。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更何况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爱的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孩子。要想让儿童充分享受绘画活动中的情感体验,那么首先就要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有这样的体验和感受,那就是:不管自己会不会画,也不管自己画得好坏与否,老师都会在活动中倾注一腔爱心,给予自己亲切耐心的指导。这样,儿童会有一种爱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如在绘画过程中儿童遇到困难,老师可以手把手地教他,并在教的过程中用眼神轻抚等激励的方式告诉他们“画得不错”,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并增进对老师的情感,同时让儿童由爱老师延伸到喜欢绘画活动。

其次,在绘画活动中,老师要

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儿童细微的进步,并用语言、动作对他的进步表示肯定,让儿童在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我曾经带过这样一位儿童,由于父母亲都是美术工作者,因此对他的美术能力给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无形中给他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在平时的活动中他常常畏畏缩缩,一到上绘画课,他就坐着不动。一次在上绘画课时,其他的小朋友都在专心致志地画着“和平鸽”,只有他又不愿意动笔画。于是,我走过去,蹲在他的身旁,经过一番朋友似的谈话后,我又耐心地手把手教他,并鼓励他自己动手绘画。由于他对小鸟、鸽子等非常感兴趣,逐步地愿意绘画了,尽管画得乱糟糟的,但毕竟他能勇敢地自己动手画画了,就此事我在班上公开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进步。慢慢地他越来越喜欢上绘画课了,画画天赋也得到了发挥,在我的指导下更是越画越好。由此可见,绘画活动中儿童的情感体验是不容忽视的。

再次,老师要学会以境激情。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在绘画活动中,老师要教儿童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去关心别人,爱别人,要引导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把单独的个体融入到整个集体中,在一个集体中营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绘画活动中“捣蛋”、喜欢在别人的画上添上几笔的儿童,老师要严厉训斥,但也要去了解他们这样做的动机,使儿童知道破坏别人的画不是一个好孩子的行为,如果对别人的画有什么建议的话,可以直接告诉他,教育儿童从小养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三、过于看重儿童绘画作品本身的评价,而忽略了儿童绘画活动其他方面的评价

    儿童绘画的评价活动是儿童园绘画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目的是在于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儿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因而老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儿童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尽量减少否定和批评。老师要发现儿童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儿童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绘画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儿童有继续作画的愿望,使每位儿童有成功的体验。

与儿童园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相比较,儿童绘画活动的评价应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低,且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我认为首先,在现有的评价方式上更多的是以老师一个人的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老师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唱的是独角戏,虽然有时也让个别儿童参与评价,老师总结,但由于老师平时缺乏对儿童该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儿童缺少该方面的能力,因此这一切也形同虚设。

其次,老师评价是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对于儿童作品中涉及到的诸如构图、着色、形象性、技能技巧等的这些作品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等这些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缺少引导与肯定。

再次,许多老师在评价儿童作品时,只看见眼前的作品结果,忽视儿童绘画能力前后的差异,忽视儿童绘画的发展和进步过程;只是采取横向比较的方式,缺乏爱心,细心,不注意观察儿童的微小进步,缺乏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纵向评价。

另外,许多老师只重视

儿童如何学,对儿童的要求多,很少有老师从孩子的问题中反思自己应如何教的。老师缺乏由评价而引起的有关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的思考。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艺术教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