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是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实施,美术课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但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何收效甚微呢?这里虽然有许多因素,但重点的因素是美术教师们没有认真的上好美术欣赏课。那么,如何来上好美术欣赏课呢?
一、紧扣大纲选材,集中与分散想结合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也就是说要广闻博览,在教学前,教师要准备好较多的有关图片资料,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准备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以备上课时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大纲的要求,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中,然而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重点的图片资料进行利用,集中选材。对于欣赏课来说,选材是基础,只有吧广闻博览和集中选材两者集合起来,欣赏课的教学效果才会事倍功半。如:教学古代山水写意画,可选取的作品和多了。李昭道的《明王幸蜀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马远的《踏歌图》、王蒙的《边卞隐居图》、吴镇的《鱼父图》、唐寅的《步溪图》和《春游女儿山图》、沈周的《庐山高图》、石涛的《淮阳洁秋图》、龚贤的《湖滨草阁图》等。这些山水写意画,风格迥异。李思训的作品场面恢弘壮观;范宽的作品浑厚雄强;马远的作品宽广隽永;王蒙的作品多变繁密;吴镇的作品雄劲坚重;沈周、唐寅的作品崇尚摹古,笔墨强调意趣;石涛构图独特,笔墨精到,已受西方绘画影响。去掉王蒙、唐寅、马远、沈周、石涛等人的作品,剩下的各人的做则具有一个特征——风格粗犷豪放。其中龚贤的作品用墨浓厚却又有几分夕阳风格。勉强可归入粗犷风格。通过相同题材和不同作品的欣,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绘画的不同风格和作品有着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艺术效果。从中享受美的陶冶。
二、恰当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美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可感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美术教学离不开具体形象。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应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具体形象。如幻灯、电视、录音、多媒体等等。但它们又各有利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相互补充运用。
如:展示魏晋南北朝时的作品,可用幻灯放映。因为那时的作品以线描为主,原作距今时间较长,画面清晰度不高,幻灯则能还原以真实,体现出这一时期古朴纯真的艺术特点。还可以运用网络手段,随时调用各个时代的国内外的作品,并可随时查找需要的相关的资料。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还可以借助录音教学,这样可以弥补幻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足,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三、以学生为主体,因地制宜地进行实景欣赏 实景欣赏可以给学生提供强大的空间,使学生除了亲身感受到变化多姿的造型结构美和绚丽多彩的色彩美外,同时也会感受到蕴籍于自然界的变化、统一、对称、均匀、对比、调和等形式美,但由于各地条件不同,所以应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如北京故宫:个性鲜明的建筑样式,迥异有序的封闭空间,布局的严谨以及与北方碧空蓝天交相辉映的红墙黄瓦,无不显示出它是一处合理且优美的环境艺术杰作。
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在总体布局上,众多直立静止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塑造得鲜明完整,充分体现了当时的艺术风尚和高超的雕塑技巧。另外,旷野山林,城镇乡村,河流、花鸟、岩石等,无不可作为欣赏素材,它们或表现勃勃生机,或散发出神秘的诱惑力,或表达出庄严肃穆,总之,它们在不断激发着人们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奥秘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
四、有的放之的进行课后讨论 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精美的艺术作品往往会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艺术力量。它在不断冲击着人的精神力生活。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让其抒发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宋人的《溪流暮归图》中,我们看到初春的傍晚,在茫茫曲折的溪水旁边,新绿的柳树,飘逸着的枝条,好象在与彩霞召换,春天来了,春天送来了勃勃生机,温暖明媚宜人生活的气息。学生们对此画进行欣赏讨论,就会发现画中的故事:牧童放牛归来,一条小牛站在小溪的岸边摇尾跺脚的撒娇,向着母牛叫唤,它因为没有涉水的经验,要求妈妈回来带它过去。此刻,正要走上对岸的母牛,听到呼叫,心中为小牛过河困难而担忧。它回头想接小牛,但骑在牛背上的顽皮的放牛蛙,一方面拿着鞭子赶着母牛,另一方面,看着小牛好象在说:“你别撒娇了,我看你过来不?”母牛因心有挂牵,想回来接小牛,但背挨鞭打又只得往前走。它摔打着尾巴表示反抗,但腿还是向岸上迈进,刚提起前腿,又有调回头去的想法,这种欲走不走的行动,会在讨论和欣赏中被学生们发现。同时,他们也会学会在平凡生活中发现非凡美。
只在沙滩上沉思,永远也得不到珍珠。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认真就是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