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让绘画成为游戏,让游戏成为生活-海南学前教育网

2010-12-19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常州市潞城镇中心儿童园        王文清        邮编:213025

[摘要]:从游戏的角度把握绘画活动,《纲要》中提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从游戏与教学的价值中提出:每一个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使游戏与教学得到优化结合,进而提出“让儿童在游戏中绘画”,并且从“横向”(三个观点)到“纵向”(美国和日本对绘画的选择和认识)进一步论证了绘画是儿童的“本能”、“需要”、“出发点”。最后阐述了应从教材的选择、美术活动环境的创设、绘画过程中等方面加强游戏性,以培养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减少绘画过程中的枯燥感和挫败感,让绘画真正成为一种儿童喜爱的游戏,让游戏成为儿童不可缺少的生活。

[关键字]:游戏   教材   环境   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爱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天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1925年)一书中谈到儿童心理时,将儿童的心理特点归纳为七点,其中第一点便是“小孩子好游戏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儿童园的教学是老师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儿童进行的学习

活动。游戏的价值在于儿童通过游戏实现了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它具有顺应儿童发展的价值;教学的价值则在于将儿童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它具有促进儿童发展的价值。它们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应充分考虑使游戏与教学得到优化结合,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并根据儿童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等因素来确定教育方案的价值趋向。

但是,在实际的儿童园教学中,特别是绘画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老师虽然已经认识到游戏对于儿童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又陷入了机械模仿学习的困境——注重临摹训练,以画得象不象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儿童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绘画技能临摹水平低这些特点使得一些孩子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绘画的兴趣被磨灭了,陷入了讨厌画画,怕绘画,怕画得不好,不画而更画不好的怪圈中。然而,如果我们能正视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的绘画规律,把孩子的绘画过程看作是游戏的过程,情况就大相庭径了。因为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是儿童的主导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学绘画”的观点很早就有人提出来过,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点一:儿童画画的动机之一是人类本能的驱动。儿童正是在握笔涂画的游戏中获得了“动作”和“痕迹”的刺激所产生的愉快。也就是说,画画对于孩子们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游戏。
    观点二:游戏是儿童绘画过程中创造性表现的需要,儿童创造性表现的内部心理因素之一是愿望,可以说,在

儿童绘画过程中,这种愿望就是游戏。
    观点三;用画来做陈述事物的游戏是儿童绘画的出发点。儿童作画时,往往边画边发出模仿事物的声音。如画战争场面时,便发出坦克、大炮的轰鸣声,其笔道沿着炮膛“出发”,“打”到敌方的物体上发生爆炸,口中发出爆炸轰响……他们没有在意坦克的结构是否合理,部件是否准确,飞行中的炮弹是否能看清楚。他们入迷地画——如同“摆家家”一般地进入角色。可见儿童绘画的出发点是用作陈述事物的游戏,而不是着意表现客观对象。
    观点四:儿童画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1岁的儿童.就能拿起彩笔乱涂乱画,感到新奇和快乐。彩笔和玩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他们从不考虑有没有掌握技法和表现能力,面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计划性,不计较画面的效果。不论画成什么样子,自己感觉都十分良好。
    在国外,美国幼教界也非常重视儿童绘画游戏化心理,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日本选择绘画内容也很注重儿童绘画要体现其游戏与生活,从而引发儿童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我也开始了让儿童在游戏中学绘画的实践,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绘画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一.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儿童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老师在选择绘画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儿童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针对小班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我们就可以设计“让小兔走在草地上”——画小草、“小熊吹泡泡”——画圆圈、“小蜗牛的家”——画螺旋线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小圆糖”、“画葫芦”等等。

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儿童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如在涂色练习中,为了让儿童掌握涂色的技法,我让儿童来拖地:“一定要一点一点都拖到,这样才能露出漂亮的地板来”,对于

儿童在涂色中空隙,我会提醒他:“这儿还有灰尘,快拖干净”……儿童操作完后会十分兴奋地说:“我看到美丽的地板了!”这时,儿童感受到的是一种游戏的快乐,而丝毫没有感觉到涂色练习的枯燥感。

二.创造具有游戏性的美术活动环境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

(一)选择丰富有趣的材料。

当老师为儿童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儿童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儿童动作协调性、操作能力较差,因此老师只有为儿童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儿童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儿童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老师可为儿童提供各种印章让儿童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儿童压印,提供弹子让儿童滚画、提供毛线让儿童进行线拖画等。如在喷画活动

“放烟火”中,老师为儿童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儿童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而一种颜色与另一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细心的孩子回惊喜地发现——烟火变颜色了,真美呀!红和黄、蓝和黄、红和蓝……儿童乐此不疲地“放烟火”并自豪地说:“我的烟火变颜色了……”一个个都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儿童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创设自主参与的绘画环境。

要让绘画成为一种儿童自发的游戏,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儿童想画的时候有东西可画,就必须为儿童创设一种自主的、不受拘束的绘画环境。放上一些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一面展示墙,让儿童想画就画,并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在展示墙上,充分体验到自主绘画的乐趣。

三.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绘画活动
    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儿童产生好奇心。儿童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一)、以游戏的口吻导入,激发儿童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儿童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儿童的兴趣入手,赋予儿童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儿童参与

活动的兴趣。比如在中班绘画“小兔过生日”中,请小朋友扮演小动物,“小兔”邀请“小动物”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游戏的参与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儿童,并在“小兔”的要求下,耳朵长在头顶上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右边,耳朵长在头两边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左边。这时,在儿童讨论与“排队”中了解并绘画出各种小动物的头部不同特征。还有在绘画活动中“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儿童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儿童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老师利用小班儿童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儿童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在玩中发展儿童的美术技能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3-6岁的儿童的学习是通过游戏实现的,只有在游戏中激发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自觉自愿学习。以娱乐、玩耍的方式,使儿童饶有兴致的反复学习和操作,通过儿童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进行学习绘画。这种方法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可以在毫无思想负担以及自然、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知识技能。对于儿童来讲,年龄越小,越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常常把绘画活动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绘画起来也就十分投入、大胆、无拘无束。例如,在水墨画的活动中,由于水墨画不像一般的美术活动,不可能通过一、二次的练习就可以见效

,往往需要反复的活动,而过多的反复练习会使儿童感到枯燥,所以,练习应当采取多样的游戏方式,变换花样达到练习的目的,在游戏中使儿童更好的掌握绘画技能。例如:在学习洗笔的方法时,通过大白鹅的形象来吸引儿童,让儿童学做大白鹅走路的样子,游泳的样子,睡觉的样子,一边玩一边学习洗笔,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模仿学习毛笔的洗笔方法,可以说是学习中玩,玩中学。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老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另外,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比如,为了让儿童学画短竖线,我们设计了“可爱的小白兔,请你来做客”的活动: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打滚、翻跟头,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通过触摸小草来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既在“玩中观察”。然后,在室内设置情景,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简洁、明了地向儿童提出要求,激发他们的作画愿望,既“在情景中产生兴趣”。接着在儿童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情境表演向儿童提出要求。如“草长的什么样?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的草地鲜花盛开,小兔肯定会更高兴”等,以激发儿童大胆想象,既“在活动中思维想象”。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体,又让有一定绘画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最后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兔奖给孩子们,让他们贴在草地上,并鼓励他们:“这片草地又多又绿,真好!瞧,可爱的小兔来做客了!”这些鼓励能使儿童积极创造、表现,而那些落笔胆小或缺乏毅力的儿童也会因此增强信心,既“在鼓励中创造表现”。
    (三)、老师指导语言的游戏性。

 

儿童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并且对一件事情的兴趣保持的时间很短,因此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儿童,使儿童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我给每一个儿童的操作纸上都画上一个凶猛的大狮子,要求儿童画笼子把大狮子关起来。丁丁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画好了!”对此我以一个管理员的身份对她说:“是吗,让我看看你做的笼子牢不牢?”“哟,你看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丁丁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绘画活动,对儿童来说绘画本身就是游戏,他们在涂涂抹抹中表现自己的感受、心情,享受绘画游戏带来的乐趣。

通过游戏化的教材、绘画活动环境、活动过程,让游戏真正成为儿童喜爱的一种游戏,这一中游戏也必将成为儿童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1] [2] 下一页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艺术教育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