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个人的记忆中,童年的涂鸦总是快乐记忆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你拿起笔,信手涂着画着的时候,就会暂时远离心中的烦恼。而涂鸦更是孩子们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描述他们眼中现实世界的一种语言,一道桥梁。
在我参加幼儿教育的这几年里,在与孩子们的亲密接触中,我慢慢领悟了涂鸦在幼儿的成长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于是我便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试图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涂涂画画中快乐的成长。让涂鸦的快乐,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开出更为芬芳的花朵。
一、技巧——自信的基础
美术活动中,老师最怕的莫过于孩子用天真的眼神望着你,说:“老师,我不会画。”其实孩子会这样说,代表了他没有自信,没有将心中所想画出来的信心。为什么会呢?从我的观察中得出,很多孩子能讲得很好,却落笔很难,因为他们缺少基本的绘画技能,缺少一些点线面的构成因素。于是我就从基本的技能开始,带领孩子们进入涂鸦的世界。
“沙滩上的脚印”孩子们知道了怎样画沙子,什么叫“点”。“快乐的曲线”在音乐与彩带的双重感受下,孩子们将波浪线,流畅的绘在了“河” 里。“颜色造房子”看到小朋友们很小心的将不一样的颜色,分别填进信手画的直线格子里。于是他们学会了分块面涂色,感受到了由线条形成的“房间”、块面。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不知不觉的积累了起来,“老师,我不会”这样的话语越来越少出现。
二、语言——流畅的线条
我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述。改变以往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讲的多,幼儿讲的少的情况。以前我在幼儿作画前,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内容,一般只是一个人的想象,只有个别
幼儿能进行简单的讲述。这样在画的时候有的幼儿会画,而有的幼儿却一点概念都没有。针对这一情况,现在我把这一环节放到了课前,利用早餐后的一段空余时间,把当天要画的内容以谈话的形式,让幼儿进行充分的讨论。幼儿受生活经历、年龄的限制,一个人所能想象的空间是有限的。让幼儿在自己的讲述过程中去完善画面,又在同伴的讲述中得到启发。把个人的想象空间融入到大家的想象空间中,这样不仅幼儿的想象空间扩大了,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幼儿在作画时的目的性。
例如:命题画《乌龟妈妈真高兴》。我让幼儿想一下乌龟是怎样玩耍的?它们在和妈妈做什么游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在还没有动笔前就现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副生动的画面:草地上,小乌龟在和妈妈做游戏,有的挤在妈妈的身边、有的在翻跟斗、有的爬到了妈妈的背上、有的站起来抱住了妈妈的脖子……通过讨论幼儿在真正动笔作画时就不会显得不知所措了。
幼儿的画受到绘画基础、自身经验和心理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有些画以成人的“审美标准”来看,不一定能理解。其实最能理解幼儿美术作品的是幼儿自己,我们不妨多听听孩子们的解释。有一次一个幼儿在画长颈鹿的时候,把长颈鹿身上的花纹画到了外面,整张纸上都是圆点。这个幼儿解释说外面的那些圆点不是花纹而是雨点,一下子原本看起来似乎是幼儿画错了的画变得充满了童趣。通过孩子们的解释,不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原来不曾注意到的东西,而且幼儿讲述的过程也是一个他自己进一步理解自己作品的好机会。
三、 创造——跳跃的光斑
在
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随处可以看见幼儿的创造。这些不经意的“创造”就象是阳光的斑点,只要稍不留神,他们就可能一闪而过。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这些“跳动光斑”。成人怎样看待幼儿的这些创造,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作品的看法。幼儿的画在成人的眼里也许并不怎么样,但幼儿自己却很满意。消极的评论幼儿画的“不像”,对幼儿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同时也会损害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幼儿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
有一个幼儿画了一幅画,画面上只有许多没有规律的波浪线和许多螺旋状的小圆。该幼儿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太阳》,因为阳光就像小河水一样的流,而阳光中有许多火团所以阳光才是温暖的。幼儿以他独特的理解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生动的画面。
但是幼儿创造性并不一定非要是那些新的叫人吃惊的东西,有时一些及其平凡而细致的改革也是创造的表现。一节课上,我让孩子们画柳树。有一个幼儿将柳树的叶子画成对称的圆形,他说是一只只蝴蝶飞在了上面。又有一次我问一个正在涂色的幼儿:“为什么小朋友们的小鸭子是黄色的而你的是橙色的呢?”他说:“都涂成一样的就不好看了。”这说明每一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愿望,这些细致的改变正是幼儿个性的表现。
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往往还有许多的“错误”
。象绿色的太阳、红色的鸭子……其实这正是孩子创造性的表现。孩子作画并不拘泥于正式的形状和色彩,也没有太多的“为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画。并且还会为这些“错误”找一大堆的“理由”。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能用“像不像”的标准对幼儿的作品妄加评论了。在告诉幼儿真实生活中的情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只要幼儿自己觉得满意就该给与肯定,更没有必要纠正孩子的“错误”。因为这样做既不尊重幼儿的创作,同时也压抑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欲望。其实,只要是幼儿满意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
四、情感——绚丽的色彩
幼儿每一次的美术活动都是一次情感体验。孩子们不但是用笔用颜料在画画,他们更是用自己的情感、心灵在交流、在感受。通过美术活动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的友爱,学习容忍、感受成功的喜悦、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等。
看!孩子们在画“妈妈的花衣服”时,多认真,一点也不亚于真的给妈妈做衣服。“快乐的六一”画着画着,孩子们脸上就会流露出微笑,就象又回到了“六一”那快乐的一天。 “缝缝补补” “胖宝宝”“结茧啦!”都是孩子们仔细贯彻,细心照料蚕宝宝后的作品。
我们应重视幼儿每一次美术活动的作品的完整性。在美术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或一些其他的原因,总有一些幼儿在活动中来不及将自己的作品完成。这时我就尽量利用一些空余时间让孩子把作品完成。让幼儿了解做事要有头有尾,既然开始了就要完成,培养幼儿做事有责任心、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幼儿作画时由于桌上有纸、蜡笔,有时还有其他材料 ,难免有些挤。有的幼儿就会出现争吵的现象,我就编了一首《大家画画真开心》的儿歌让幼儿知道要相互谦让,学会共同相处。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是难免的,个别幼儿有时会有骄傲、瞧不起人的表现、甚至出现恶作剧,在他人的作品上乱涂。我就引导他们在评画活动中开展找优点活动,让他们去发现别人作品中好的地方,使幼儿学会尊重他人以及他人的作品。
这些是我在和孩子们一起涂鸦时,领悟到了一点点小感受。和孩子们一起涂涂画画是快乐的,看到孩子们在我的引领下,更自由、更顺畅的绘述心中的感受,体验成长的快乐则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