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学具教学研究实现教师幼儿的同步发展
山东科技大学幼儿园开展学具教学的总结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高素质的。它要求一个人不但身心健康,而且善于理性思考、会学习、会合作、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水准的教育才能造就高素质的人才,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我园始终坚持奉行素质教育原则,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自2000年底开始开展了“李忠忱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随着教育的改革和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教学的核心不再是简单的向幼儿灌输知识,而是在教学实践中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情感的培养融合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而要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研究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是重教法、轻学法,使得如何使教学既面向全体幼儿又能做到因材施教。长期得不到解决。“李忠忱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使教法与学法得到统一,在引导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培养认知能力和个性品质,培养幼儿素质。
自开展“李忠忱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以来,我们每学期都要在园内开展“学具”教学的观摩活动,观摩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李忠忱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使得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借鉴与创新中成长起来。
一、向书本学习:为了上好每一个观摩教育活动。老师们自觉地研读了李忠忱教授编写的《幼儿园学具教学法概论》以更好地理解“李忠忱教学法”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原则,细致研究了《幼儿园学具教学法应用设计》中的活动设计,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走出园门向“学具教学”开展好的幼儿园学习
在开展“李忠忱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的初期我们组织了大批老师到济南市清河幼儿园观摩“学具”教育活动并现场拍摄像带回来研究,通过现场的观摩与研究使老师们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李忠忱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使得我园的“学具”教学能顺利开展并不断深入。
四年来,我园教师写出关于“李忠忱教学法”的教育心得50余篇,论文8篇,2002年底接待泰安地区部分幼儿园的学具教学观摩,受到中央教科所李忠忱教学法总课题组成员李巍巍副组长的高度评价,2003年初接受中央教科所“李忠忱教学法”总课题组成员陈兴兰、范淑贞老师的检查也均受到好评,2004年3月,中央教科所在泰安举办的“学具教学观摩”,我园老师担任的“学具”教育活动受到了李忠忱教授的高度评价,李教授的评价至今记忆犹新,他以“有亮点,有创新、有长处”来评价科大幼儿园的学具教育活动,使我园的教师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其实,众多专家的评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在实施“李忠忱教学法”的过程中,智力得到了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快快乐乐的学具操作活动中”快乐的学习、快乐地成长起来。每当老师告诉孩子们:“今天要用学具玩游戏时,总会赢来一阵欢呼。在对幼儿进行“你喜欢学具吗?”“为什么喜欢?”的调查中,得到的回答是:“好玩,学知识”(小班孩子)“在玩的时候就学到了许多知识”。(大班孩子)更为有趣的是有个叫刘须的中班小朋友这样回答:“玩学具的时候无聊就没有了。”总之,我们在开展“李忠忱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功利思想,更多的是实实在在地做,在以后的学具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创新,在新《纲要》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不违背李忠忱教学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更好地与各领域的内容相结合,以推进“李忠忱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如果说我园的“李忠忱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取得了成功或是有什么经验可谈的话。我想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以对“李忠忱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做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之一
新《纲要》在强调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时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师生关系不再是单项的,以教师为轴心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互动的关系,它要求老师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以能成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李忠忱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智能组合系列,以手、眼、脑并用,教、学、玩合一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既体现教法又体现了学法,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操作过程反映出的问题“因材施教”进行互动,这正好与新《纲要》的要求是相一致的,通过“李忠忱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改变过去那种只重教法不重学法,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倾向。所以我们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在开展观摩活动的过程中注意把教师能否关注每一个孩子,能否做到“因材施教做为评价的重点,并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倡导以兴趣为先,以常规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1、以常规为基础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李忠忱教学法”是以幼儿操作智能学具为基本活动。在教、学、玩合一的操作过程中,完成各种智能培养的。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果没有良好的操作常规,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但良好的常规培养也应是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是在快乐的体验过程中建起来的。因此,老师们采用了幼儿喜闻乐见的儿歌、游戏、竞赛等形式,来培养常规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进行及时肯定,使孩子常规逐渐养成并得以巩固,从而保证了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和谐、有序、安静的氛围中进行活动。
2、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好奇心正强,并且好动,好游戏,在培养幼儿各种知识能力的训练中,好的游戏情景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好奇心,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例如,我们在对小班孩子进行概括分类能力训练的这一活动中,考虑到幼儿思维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分类概括能力差的特点,如果用枯燥、单一的说教让幼儿去理解,操作进行分类的话,那么孩子既弄不懂分类的方法,同时对次此活动也会兴趣全无,无法激励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因此我们在这次活动时,以游戏的情节贯穿始终,收效很大。导入部分,我们以听《运动员进行曲》导入,接着以“动物运动会”的情节展开活动。教师当裁判员宣布比赛项目(飞行比赛,游泳比赛……)及运动员(学具块),幼儿当场地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分类,进行过程中,教师以游戏口吻调动幼儿,激发孩子更大热情,最后用“给小动物做奖品”做观察记忆力练习结束活动,整个过程充满了游戏的趣味。孩子们从玩中自然而又轻松的懂得了分类方法,顺利完成了操作要求,同时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玩中学,学中玩,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分类概括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了这样的经验:①无论培养幼儿哪方面能力的教学训练都要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充分体现“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②游戏的形式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要为教学内容服务,③游戏形式的设计要自然贴切、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要适合本年龄班的幼儿的特点。
三、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因为每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等有所不同,因此孩子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在学具教学活动中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增强自信,为今后的实验课顺利开展及孩子健康的发展打好基础。
1、教学实验过程中应为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问题和操作要求,尽量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对于能力稍差的幼儿,问题的设计应尽量具体,富有启发性,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有较正确的回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孩子三性的发挥。在操作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对于操作跟不上的或不明白的孩子要及时降低要求或暂换要求,对个别操作有困难的幼儿进行重点指导,给予适时的帮助。有的孩子刚开始实验时,动手能力差,加之不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常常出现顾此失彼,慌忙无序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就要在巡回检查环节中重点指导他们,而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则提出更高操作要求,或当小老师进行检查,或进行创新操作,减少活动中的等待,多动手多思维。虽然每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不同,但都应从不同角度给予鼓励、肯定。这样,每个孩子都会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都会丛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2、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奖励,强化幼儿的进步,激发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的兴趣。教学活动的评价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信息反馈,能够对幼儿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和调节,能激发幼儿自尊感,成功感等积极情绪体验,能对幼儿智力技能的获得进行强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评价方式上要教师评价幼儿、幼儿互评与幼儿自评相结合,同时,根据活动中每个幼儿表现不同评价手段也应灵活多样,如:对孩子一个鼓励肯定的眼神,一句口头称赞的言语,一阵热烈祝贺的掌声……在评价过程中,教学评价的标准也要注意多样化,不能“一个标准”“一刀切”。教师应丛不同的角度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长处,进行积极适当的评价,强化幼儿的点滴进步,使幼儿操作兴趣得以保持,增强自信心,自豪感,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学具操作活动后,采取不同形式让幼儿加强练习,使每一个孩子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3、在学具活动结束后,往往有部分孩子意犹未尽,我们可以把部分学具投放到区角活动中,让有兴趣的幼儿在下午区角活动中自由选择,自主操作,让他们在自发的活动中动手动脑,达到进一步复习、巩固的目的。另外,对于大部分幼儿难以掌握的某种方法或技能,如:用游戏棒插图形,这种技能对于小班的孩子需经过多次练习才能掌握,而在幼儿园进行的时间是有限的,为解决矛盾,我们就把此项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家园配合共同进行。同时,为方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方法及自己孩子的表现,以便配合班上,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四、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是永恒的主题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伴随着人的不断创造而发展起来的,在而今的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更是需要大批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实践“李忠忱教学法”的同时,非常注重教师和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研活动中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不为条条框框所束缚大胆创新教法,提高教师有效组织活动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富有创造性的操作表现,并经常性地在活动中为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条件,除了专门的创造能力培养的方式外我们常采取的方法有:
1、问题引导方式:
如在让幼儿进行观察记忆力训练时问:你是怎样记住的?为什么?谁还有不同的记忆方法等?翻转练习时问: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翻得更快些?而不是用直接告诉的方法,而是让幼儿在探索中去创造去发现。用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困难设置方式:
孩子在有趣的游戏当中,适当地设置一些困难,不但能激发孩子更大的游戏欲望,而且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如在完成一次数理逻辑能力的训练后,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今天你们表现的真棒,请你们照着这个图搭一艘船送数字宝宝回家吧。因为图上,船是用学具块搭出的而船上的旗是插接棒插出的。孩子搭完后,小旗怎么也立不到船上,必须用手拿着,老师启发孩子: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旗子立到船上呢?于是,有的孩子想出了给旗子插底座的方法,其他孩子纷纷效仿,并做出了形式各异的底座,有方形的、有三角形的,还有丁字形的,甚至有的孩子在底座的两边插上其它的东西,说是为了“对称”,活动该结束孩子们仍意犹未尽,老师们只好满足孩子们说:“区角活动时,愿意做的小朋友再来做吧。
五、辛勤劳作结硕果,再接再厉创辉煌
几年来科大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运用三型、六型、七型学具及《讲故事学思维》画册,不但掌握了快速反转的技能和基本的操作常规,而且使幼儿的观察记忆能力,分类概括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对学具操作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打算更好的运用“李忠忱教学法”这一特殊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采取个案分析,观察记录,现场拍摄照片,录像等方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更好的利用和挖掘“学具”的教育功能,为培养高素质的智能型、创造型,合作型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幼教圈QQ公众号
- 下一篇:蒙氏活动《垃圾分类》
- 上一篇:家长影响孩子一生的15个细节 您知道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