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左脑?偏右脑?
用心让自己与环境互动,
主题与背景交融着,
才是全脑思考的最佳写照!
目前访问有关思考教学的书很多,学者各有各的理论、见解,有些也提出实物教学指引。不过,重点都是在个别训练不同的思考技巧,如何面对不同情境下,选用其一或整合运用两项以上的技巧。
其实,思考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比思考本身来得重要。当学者为思考教学理论争议不下时,现代青少年、小学生或更小的小孩,已经在偶像崇拜、冒着生命危险飙车、喜欢在电脑模拟游戏机上追求成就感,但面对困境,欲只会躲开或裹足不前,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
孩子标榜“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特立独行,打扮不吓死人不罢休;而养育他们的成人们,也喜欢自创真理,还以民主风度自居,主张自己的发言权,要求孩子不听不可。成人言教与身教的不一致,将自己的情绪加诸在各种事情的判断上,让孩子的价值观混淆不清。于是,孩子学会只要讨好大人,让大人高兴,就比较不会被管束,零用金也给得多。这般事情更是发生在掷千金而不皱眉的八大行业,与新兴宗教的盲从上。成人越来越怕孤独、没有安全感,欲只知道用“赚更多钱、交更多朋友、参加更多团体”来寻求归属感与保障。
不论小孩或大人,发生这些“偏”态,难不成是偏“右脑”或偏“左脑”的问题吗?
(一) 让“全脑”随“心”所欲
很显然的,问题不是左、右脑的偏重,而是如何让“全脑”随“心”所欲地自然运作,不但“会”思考,还“喜欢”思考,甚至拥有思考所需的知识与经验素材,最重要的是——有一个鼓励且帮助思考的环境与“导师”。
就像蒙特梭利女士说的,蒙特梭利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她们“预备”良好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再依儿童的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自然能愉快学习。如此才能够培养出“人”的思考“态度”与思考“技巧”。
所谓“全脑思考”不是技巧,而是训练“人”养成“喜欢”思考的态度,与喜欢从“多元性”的角度思考,而不坚持己见的包容性。
以音乐演奏来比喻,不是练习独奏,而是练习合奏。自己演奏时,必须随时看着指挥的引导,更得拉长耳朵专心听别人演奏的音符、乐段,心想着一幕幕共舞或对话的画面,用心让自己与环境互动,主题与背景交融,才是全脑思考的最佳写照吧!
(二)六种内省对话练习
我个人相当推崇狄伯诺(de Bono)对思考训练的主张。因此,我将他的“六顶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的六种颜色帽子,改写成下列六种“问话”,来引导思考的方向,也可以当成自修的“内省对话”练习。
1、 收集资讯的白帽:除了现有的,还需要那些资料?如何取得所需的资料?
2、 存疑批判的黑帽:它真的管用吗?我们合适这么做吗?会有危险或困难吗?
3、 联想创意的绿帽:应该还有别的可能性吧?
4、 直觉同理的红帽:如果别人这样对我或我这么做,我会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对?
5、 预见结果的黄帽:如果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又会有那些影响?好处在那?如何避免坏处?
6、 自律秩序的蓝帽:现在的处境为何?我们的权利与能力范围内可以做什么?有那些步骤?如何安排顺序?边做边观察那里需要再修正?
有力的问话,能引发周延的思考,重点在培养个人全脑思考的态度。用柔软、有弹性的应对方式,处理自己与环境人、事、物的关系;用平等、恭敬的态度,接受日常生活中所接收到的讯息,达到最完整且平衡的“全脑学习”。至于思考技巧,只是运用解决问题所有可行的方法,将“多元智能”所提供的感官经验素材,做不同组合的方式而已。
这样的对话精神、思考态度,若能带入学校、家庭中,就能自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文化;官僚和角力的政治圈,可能更需要动动左右脑,全脑思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