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最要紧的,是准确的科普;其次关键的,是真相的追问。
今天的朋友圈小剧场又出现了全天霸屏。上午,一组名为《疫苗之殇》的图片报道刷爆,很多朋友措辞激烈地转发,甚至表达出切齿的愤恨。
可事实上,《疫苗之殇》并不是新闻,而是搭上近日山东非法运营贩卖5.7亿元疫苗的由头,以旧稿嫁接十余位疫苗相关过世儿童的照片与经历。
照片看得人揪心,也很替亲身遭遇的家庭感到难过。但这组煽情的报道似乎容易导向一个常识性错误:既然疫苗来源存疑,接种可能存在风险,也许回避接种是可行的选择。
事实上,“以成熟工艺正规生产的疫苗,没有高风险,属于极低风险的生物制品。”如果儿童不接种疫苗,反倒存在性命之虞。
等到中午,和菜头发了一篇推送,《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厘清了山东疫苗事件和《疫苗之殇》的明显差异。在山东疫苗事件中:
1、出问题的是二类疫苗,不是一类疫苗。
2、是非法疫苗,不是有毒疫苗。
3、问题出在疫苗没有冷链保藏,造成疫苗可能失效。
他还援引了一张“中国网民学历结构图”,得出如下结论:
无论是媒体还是自媒体,面对这样一群知识结构的网民,利用他们的无知,利用他们在思维训练上的不足,操控他们的认知,操控他们的情绪,如同操纵无知无觉的洪流,达成自己想要的影响力,把流量洪峰转化为金钱,这种行为不但可鄙,而且可耻。
我认同和菜头的事实辨析,因而转发了。可紧接着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又是不再陌生的撕叉和战队。有人说,这篇文章是铁了心关注和菜头的理由。另一方的观点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何尝不是另一种哗众取宠。
这还是好听的,随着文章传播,更严重的指责逐渐涌现。照例,批评大众所对应的“罪名”是“有意无意地被当枪使”。更极端一些的,朋友圈里有人说了“拉出疫苗主事的负责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战火还绵延到持相反观点的普通人身上,“有孩子你就会懂了”之类的言辞,不绝于耳。
我很好奇的是,基本事实如此清晰,问题指向如此明确,为何会有如此激烈的立场差异?关于疫苗的种种恐惧和愤怒,不应该回到问题的核心吗:疫苗本身的知识需要科普,国内疫苗的生产、分发及监管体系需要更透明,如果非法运营贩卖疫苗查证属实,哪些关键节点需要问责,理当公开。
遗憾的是,如此简单的逻辑,身边很多受过良好教育,也拥有稳定工作的人,却置若罔闻。取而代之的,是抱怨、牢骚甚至猜忌和嘲讽。和此前无数的公共讨论一样,大量的争论根本没有围绕靶子展开,不是道德动机的质疑,就是知识智商的歧视。同一个公共事件里,说来说去,都在说自己。
说到底,“疫苗之殇”,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没有安全感的你我。
大家面对频仍的安全危机,信任度跌至冰点。奋斗打拼略有所得,成为和菜头所谓的“有点产阶级”,又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更多。而这种飘忽的忧思,基本将持续多数城市人的一生,直到其中的少部分实现财务自由,或者移居国外为止。
奶粉也好,疫苗也罢,由于知识普及不够,生产情况不明,没有人不知道问题会在哪个节点爆发,噩梦会降临在谁的身上。这种概率上的偶然性,随着信任感的全面降低,成为一边倒的想法。酝酿之后,再外化成表达,就是:我不相信,别轮到我。
和菜头说的没错,的确有媒体和自媒体,利用舆情和人心的弱点,实现一己的“私利”。但他的姿态像是一种对多数人的“冒犯”,你作为大V,非但不将矛头指向监管,还搞学历歧视,在这个看姿态远胜于看内容的时刻,挨骂也在所难免。
在我看来,眼下最要紧的,是准确的科普。其次关键的,是真相的追问。而这些,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不光是被动的等待,也应该是主动的诉求。
那些喊得最响的,往往也是忘得最快的。同为没有安全感的你我,有比起怄气和发泄更好的方式。可能也只有更有成效的公共讨论,而非徒然的宣泄情绪,才能倒逼公开,得以解决。(作者:傅踢踢 / 自由撰稿人,专栏《傅踢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