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一在跟夏令营的孩子交流。本报记者 李陈续摄
郭中一是一位名人。
在台湾,郭中一作为东吴大学物理学副教授,主讲宇宙学,深受学生欢迎。同时,他又是一个颇为活跃的社会活动家。
在祖国大陆,郭中一是安徽小团山香草农庄的庄主,生态农业的践行者,同时,又是“中英书院”的主讲人,一位常常讲《诗经》《楚辞》的文化学者。
在位于安徽肥西县铭传乡的小团山香草农庄简朴自然的室外大厅里,记者见到了郭中一。
跨越:台湾学者回乡垦山种草
半旧的衬衫、黑色的塑料袋和黑黝黝的肤色,记者面前的郭中一活脱脱就是肥西当地的一个普通村民。
“开发这里已经9年,我辞去教职来这里也有6个年头了。”记者一句“当地人”的调侃,引发了郭中一的回忆。2004年,郭中一当选为台北的合肥同乡会理事长。为了弥补身为同乡会理事长却没有回过老家的缺憾,他和父亲回到以走出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而闻名的故土。
2006年,郭中一的同学、台湾大叶大学建筑系教授徐纯一设计出融合四合院与欧洲建筑元素的“协同式住宅”。这种处处体现资源节约和成员交流理念的建筑,为四合院中的几家人安排了共用厨房、厕所、餐厅及交谊大厅。屋顶的空中花园不仅有赏景看台,还有露天泳池供孩子们夏天嬉水,其他季节用来养鱼、种莲。面对理想的设计和台湾人多地少无处建设的窘境,郭中一想到了故乡。经过一番考察,他和十来个教授朋友,集资买下小团山的开发使用权。小团山那时是一座废弃的采石场,郭中一设想将其建设成“纯生态纯天然的香草山庄”。为了小团山的开发,郭中一的妻子庄蕙瑛立即辞职,带着两个孩子先行回乡。填土、蓄水、积肥、播种,2009年,郭中一正式回到家乡,薰衣草、金盏花、百里香已经开满山野。小团山也开始被游客比作合肥的“普罗旺斯”。
践行:“生产”青蛙与萤火虫
“有不少朋友问我,生态农庄里生产什么?我常常告诉他们,我们生产的是青蛙与萤火虫。”对于自己的山庄,郭中一有明晰的理念和严格的标准。他曾专门写文章“小团山有蓝天、白云、绿地、清风、星空、香草、鸟鸣、蛙鼓,是个供你沉静、深思和舒缓身心、自然生活的园地”。
除了那幢“协同式住宅”和一栋必要的接待设施,小团山完全是绿色的海洋,香草、牧草、野草、果树、杂树、灌木,没有任何刻意的修剪。郭中一的观点是,生态的一定是自然的、多样的,而农庄必须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平衡生态系统。所以,这里从不用化肥,靠种紫云英来肥沃土壤、撒种绿豆来固氮。这里从不用农药,而是靠香草自身的功效驱虫、杀虫。即使建筑,郭中一也坚持不做修饰,山庄的接待中心,外墙就是红砖砌块。而一道道阶梯,也是用砖头铺就。
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郭中一将“协同式住宅”改成19间客房,天花板是全玻璃,天气晴朗的晚上可以躺在床上数星星。房间四面全是落地窗,每一次转身都看到不同的风景。每个周末、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小团山几乎都会结合特产安排农村文化活动。郭中一投资建设的农庄,销售的是生态与文化。
追求:让儿童回归大自然
夏天,是郭中一和香草山庄最忙碌的时节。在两个月时间里,“中英书院”要开办8期夏令营,接待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的孩子们,回归自然,补习国学。郭中一认为,现代社会让孩子远离自然,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甚至是生理成长,而应试教育的过度训练,则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隆中对》里为什么把荆州、益州说得那样重要?”诸如此类的问题,是郭中一给孩子讲授国学时常常设问的。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他的国学课都是从地理讲起,把一个个名山大川作为“点”,把历史脉络作为线,而历朝历代的历史事件、文化名人、经典作品穿插其间。因此,他的每一次讲座虽然长达两个半小时甚至更长,但夏令营里十来岁的孩子们却自始至终兴趣盎然。
更让孩子们高兴的,自然是小团山的生态。郭中一给孩子们安排了植物滤水的生态泳池,让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爬树、制作小木屋,认识香草、蔬菜、鲜花、果树。
物理学与国学、教授与庄主、大学生与小学生,对于这些反差,郭中一用两句话作答:一句是“儒者不要只说空话,而要身体力行”,一句是“做好现在”。(记者 李陈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