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督促令不能解决亲情饥渴 长假里留守儿童依旧孤独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江苏淮安市盱眙县法院5月份曾向辖区内一名留守儿童小佳的父亲发出全国首份“督促令”,督促他抽空回到家乡,履行抚养、教育孩子的法定义务。然而国庆长假都到来了,小佳依然见不到自己的父亲。“督促令”解决不了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留守儿童的成长该由谁来守护?
国庆节的前一天,记者在南京见到了小佳的父亲王春保。他即将奔赴山东临沂打工,因为工期紧,这个假期他又不能回家了。他说,好几年没回家了,自从收到“督促令”后,心里波动很大:
王春保:我打算这两年回家陪小孩,等到小孩长大成人吧,我再出来打工。
“督促令”能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吗?江苏淮阴师范学院法学教授郭继并不乐观:
郭继:这个效果主要还是通过唤回亲情来提高的,就是说一旦被警示方拒不履行这个义务的话,可能法律在执法上显得有点苍白无力。
统计数据显示,盱眙县去年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有87.5%是留守儿童所为。淮阴师范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于玲玲分析说:
于玲玲:有些少年儿童的犯罪就是一种冲动性犯罪,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他们在现实的生活里,很少有人在生活中给予他正面的价值观的引导,留守家庭常常是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或者说管理的力度是非常不够的。
其实,在外打工的父母也不愿骨肉分离,外出务工者胡建军说,远走他乡,只是为了不让孩子再重复他们的艰辛:
胡建军:肯定不希望小孩以后还从事这样的工作,肯定希望他们能够做个什么白领之类的,稳定一点。
留守儿童问题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社会学家认为,改变他们的成长困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归根结底,就是要让打工者回得来,让农村的孩子进得去,让城乡户籍、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制度不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