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在北京孩子上学难,如今假期给孩子报个兴趣特长班也是难上加难。北京新少年宫招生几千名家长连夜排队的新闻让人感受到了家长、学校的不容易。而造成这次堪比“春运”的少年宫招生混乱,既有家长盲从、随大溜的心态因素,也有校方报名设计不合理、准备不充分的因素,而这背后更是凸显出优质教育资源与家长需求的矛盾。
招生开门不到五分钟少年宫的伸缩门被挤坏,一天内5644个名额全部报满,家长为孩子投资从不吝惜金钱和体力,不过不少家长也有抱着给孩子找个去处的心态来排队报名的,有的家长只要占上一个兴趣班就赶紧撤退,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把孩子送进一个“因材施教”的兴趣班,不如说是把孩子托付给一个能教点知识的“托儿所”。长痛不如短痛,即使寒风中熬个夜、报名时人挤点,也能让家长自己在孩子的假期时轻松轻松。
北京少年宫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市级少年宫,却要面向全市120万中小学生,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学生家长的需求。而北京市由政府投资的校外教育机构仅50家,师资强、有历史、收费低自然使家长对于这样的教育机构名额趋之若鹜。然而,如今社会上的教育机构也有很多,但是往往在资质上、师资上良莠不齐,好的老师也倾向于名气更大、更有保障的政府投资的校外教育机构,这就造成了教育机构的两极分化。
面对学生兴趣教育的强烈需求,我们不仅需要像少年宫这样的学校扩容扩招,还需要运用市场手段,调动社会力量,集聚教育资源,开创出更多的民间教育品牌,让家长多些选择,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假期有地方去,还能让孩子学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