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着头、捂着脸,被邻家小孩称为“爷爷”的詹某在四川资阳市看守所里显得憔悴疲惫。
13日,记者从资阳市雁江区公安分局获悉,詹某涉嫌杀害邻家小孩林林(化名),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这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又一次孩童遭遇“熟人”毒手案件。在“熟人”与陌生人之间,如何保障孩子成长的安全环境?
杀害邻家孩童后还“好心”帮忙找
1月上旬,资阳市看守所内,詹某确认自己杀害了邻家小孩林林。这个结果,不仅让他妻子感到意外,也让邻居惊讶万分。
2013年12月15日早上,林林去附近玩耍。谁知再也不见人影。因为住在城郊,家人寻遍了资阳城区仍无音信,随即报警。随后,关于寻找林林的“寻人启事”遍及资阳城区和网络。
在林林失踪期间,詹某忙着到处找,提供了很多线索。林林的父亲林某扬说,“林林失踪那几天,他一直帮忙到处找,还帮我去贴寻人启事。”12月20日下午,林某扬在后山用棍子扒开齐腰深的杂草,慢慢探路到离家500多米的山顶。在一口干涸的蓄水池旁,他扒开一人多深的茅草,发现倒躺在土坎边早已冰冷的儿子。
2013年12月20日,詹某被确定为作案嫌疑人,当天傍晚被警察带走。1月13日上午,记者从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分局获悉,目前,詹某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刑事拘留。他交代,林林确系自己杀害。
为何孩童屡遭“熟人”毒手
1月初,詹某被带回指认现场,附近群众也赶来围观。当地村民说,詹某近一年没有出去工作,平时喜欢用弹弓打鸟。
据詹某供述:当天发生的事的确是个意外,打到孩子后,想过报警,但是手机没电了,后来想起付不起医药费怎么办,就狠心把孩子打死了,后来帮着他们找,就是怕引起怀疑。
办案民警表示,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对于事实的认定也在进一步查证中。
2013年8月、10月、11月、12月,在山西、重庆、上海、四川发生多起孩童遭遇“毒手”案件。经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些密集发生的针对儿童的侵害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幕后黑手均来自孩童的亲戚,或者邻居,这些被大众定义在安全范围内的“熟人”。
有社会学专家向记者表示,从这几宗毒害幼童的案例分析,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这么做,根本原因是心理发生“扭曲”,无法按常理来对待幼童。至于心理发生“扭曲”的原因,则涉及社会个体的方方面面,并非一两句话能说清楚。 1 2 下一页 尾页
能不能相信最熟悉的“陌生人”?
多起案件发生后,在社会产生了恶劣影响。“看到这些案例,确实令人发指。”成都一位2岁孩子的家长杨磊说,家长该如何给孩子营造安全成长环境?
在面对“熟人”这个问题上,似乎面临“两难”困局。四川大学精神分析教授霍大同认为,中国的传统是家族主义,个人先有道德、族规约束,然后才是法律约束。现在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家族主义逐渐被瓦解,全民的法制观念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新规范建立之前,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对‘熟人’多个心眼。”
“这是对中国人的人际交往观的一种冲击。”杨磊说,总不能把孩子封闭在“熟人”圈子之外。“一个办法是不要让幼儿离开父母的视线,当孩子有独立交际能力时,要教会孩子哪些事能单独做,哪些事不能单独做。”
有专家认为,除了“熟人”本身的犯罪原因外,父母应该对孩子安全环境的营造起到重要作用。在对孩子交往的“熟人”人品判断上,父母要付一定的责任,为孩童的社会交际把好第一道关。
此外,警方提醒,针对“熟人”作案,要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有情况及时向家长、老师等诉说。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