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80后成为父母,很多人面临育儿难题。
2013年,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电视剧《小爸爸》、《辣妈正传》受到观众热捧。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5983人参与)显示,84.5%的受访者看过育儿亲子题材的电视节目或剧集。75.3%的受访者觉得这类题材受青睐,反映了年轻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的焦虑。
焦虑往往是因为过度关注孩子导致家长的过度反应
在受访者看来,亲子题材节目中包含“如何协调子女教育与工作关系”(57.2%)、“育儿之道”(56.2%)等因素很有吸引力。还有人是冲着“明星家庭的隐私”(25.9%)和“明星的演技”(23.2)去的,也有人“纯为了娱乐”(29.9%)。
新疆库尔勒的祁雪晶是位80后准妈妈。自从她怀孕后,发现电视里、网络上以及身边,各种和育儿有关的事物都扑面而来,《小爸爸》、《辣妈正传》她都很喜欢看。这些剧对她的影响也很大,小到仿照剧中给孩子买衣服,大到学习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等。“从剧中不仅能够看到年轻父母的新时代精神,还能参照剧中人物来反思自己对于责任感的认识。”
60后厦门市民谢珍兰(化名)是被儿子拉着看《爸爸去哪儿》的。起初她以为这是以明星为噱头的搞笑节目,但节目中真实呈现的父子关系引发了她和儿子的很多讨论。“比如,孩子哭的时候是应该抱他哄他,还是把他冷在一边,让他适可而止?”在她儿子看来,应该像节目中的某位爸爸那样“狠心”,尽早鼓励他独立和担当,让他成为孩子中的主心骨。但在谢女士看来,不能学“狼爸”那一套,“小孩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段以为自己就是世界中心的过程,他们要感受到足够的关爱才能有心去关心别人”。她承认,年轻父母既要忙工作,又要忙家庭,想要陪孩子一起成长,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北京师范大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潘月娟看来,育儿类娱乐节目和电视剧热捧,是市场运作规律的结果。因此,这类节目所能提供大众的科学育儿知识与经验非常有限,甚至有可能对大众产生误导。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家庭都不同,父母所面对的问题也各有差异。所以,有困惑或焦虑不能从这类节目中寻求答案。
潘月娟认为,有困惑是普遍和正常的。“年轻父母,即使有养育多名子女经历的父母,在面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时,也会存在内容不一、程度不同的困惑。”例如,小孩的生活照料问题、教育早晚问题,甚至“为什么不能和小朋友分享玩具”这样的社会交往问题。焦虑往往是因为过度关注孩子导致家长的习惯性过度反应,背后可能有过于宠溺、期望过高或者是不懂育儿等多方面原因。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家庭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年轻父母焦虑的重要原因
四川攀枝花的冯伟是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她觉得自己焦虑一是在育儿观上和长辈出入较大,二是工作和家庭难以平衡,这两点往往纠缠在一起。“同是年轻父母的朋友圈中,因教育方法和长辈闹矛盾的情况非常普遍”。她举例,两岁孩子的奶奶怕孩子冷就套了好几件衣服,媳妇觉得不妥就抱过来脱掉,来回了好几个回合。还有一家,5岁女孩的母亲由着孩子心愿让她学了跆拳道,孩子姥爷却总想送她去学钢琴。
“要说对孩子的爱,老人和我们谁也不输谁,但怎样对他们更好,却没有定论。”冯伟认为,虽然孩子让老人带可以让自己从家庭中抽身专心工作,老人又洗又哄的也很辛苦,应该心怀感激,但我们也希望长辈能尽量理解、尊重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权利。
家住新疆乌鲁木齐的刘毅(化名)不久前做了爸爸,他坦言孩子降生那一刻虽然高兴自己角色的转变,“但不敢说自己准备好了”。他是独生子,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亲戚朋友的爱护,比较顺利。“这让我习惯性地更多注重自己的感受,很少考虑他人,更谈不上牺牲。”所以,即使有了孩子,工作之余他也常和朋友聚会,日常开销中也很少节制。但他发现,孩子的花费已经成为他家的大头了,“谁都怕他输在起跑线上,要兼顾自己和孩子的需求,我们的压力并不小。”
潘月娟认为,对于年轻家长来说,要解决这种焦虑,首先应该摆正心态;其次要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再次,多与其他家长、长辈交流,获得一些有益的经验和策略。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认为,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婚育之后确实面临巨大压力。对上有4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对下是孩子的养育责任,加之抚育成本增高、工作竞争压力增大,时常会感到“应接不暇”。在育儿方式和养育观念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代与代之间势必存在差异——虽然80后家长也会尽心尽力为孩子付出,但是相比他们的父辈,80后更期望能够平衡个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这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现在是竞争社会,孩子从小就在竞争环境中成长,对孩子和年轻家长都提出了新要求。”
在李建新看来,80后现在面临的种种问题与“家庭结构”的变化有关。我国目前的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从80后一代开始,核心家庭中又以独生子女家庭居于多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横向兄弟姐妹之间的交流和支持,当走向社会时,也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工作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爱,抗压能力弱。在传统家庭结构中,众多的兄弟姐妹可以分担角色、家庭责任以及来自父母的期待,减少家庭角色的压力,不会出现分身无术的情况,这样一来还可以缓解职场的紧张情绪。
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年轻父母的焦虑集中于“育儿观念和老一辈有冲突”,紧随其后的是“希望孩子快乐,但敌不过竞争压力”(63.8%)。此外还有“工作繁忙,难以顾全子女教育”(54.9%)和“生活成本提高,怕不能给孩子最好的”(52.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有责任感、倾听孩子和多陪孩子才能当好父母
对于在大连某银行工作的闫舒来说,对孩子最大的亏欠是时间。“总不能不养家吧,但每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回家看到女儿。”她听说有的同事把孩子送到了有监控、可以即时“直播”孩子动态的幼儿园,她也准备转学。“如果我能见证她成长的每一步,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电视节目里,那些孩子的每个瞬间都让人难忘。”
闫舒觉得育儿问题还是应该求教专业书籍和网站。“电视可以带来一些感情的思考,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只能是我们自己摸索。”
冯伟并不想因为有了孩子就变得隐忍,在育儿观上也尽量开明。和老人一起照顾孩子时,大的方向上,应该充分尊重她作为母亲的首要地位,细节上则谁合理就听谁的。“其实孩子是让整个家庭联系更为紧密的纽带,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应该随之进步。”冯伟从节目中了解到,无论哪种教育方式都不是完美的,但为此争吵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甚至价值观念。
“实际上,家庭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孩子的教育方式、成长环境的改变。”李建新认为,当前家庭结构把子女放在血亲和姻亲的交叉点上,使得角色难以分身,产生了很多矛盾。单独可以生二胎的政策放开后,也许能够避免下一代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李建新进一步指出,由于现在的80后、90后的婚育观完全发生了变化,即使政策放开,也不会希望生更多孩子。所以,目前生育政策改革力度远远不够,应该放开鼓励,这样才有利于降低家庭结构风险,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潘月娟认为,年轻人想要当好父母,首先自己要有成人意识和父母意识,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其次,要学会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的行为、情感、观点和想法,尊重孩子的表达和选择;“再次,时间其实是最弥足珍贵的礼物,多陪孩子,多与孩子一起游戏和读书等,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更轻松。”
年轻人该怎样当好父母?调查显示排名前三的是:在育儿过程中总结经验并与人分享交流(59.9%)、培养为人父母的责任感(59.1%)、多与其他父母交流(58.9%)。其他还有:了解更多育儿知识(51.8%)、年轻父母也要重视精神成长(50.4%)等。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