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怪异”的育儿真人秀到底能秀多远

2013-12-26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盲目跟风是中国电视行业的致命隐疾。湖南卫视从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创下收视神话后,据报道各大卫视明年至少将推出24档亲子节目。前不久,购自英国的《超级育儿师》(SuperNanny)火线登陆CCTV2,意欲接档《爸爸》的收视热潮。在媒体宣传中,甚至出现了“有望赶超《爸爸去哪儿》”的豪言壮语。《育儿师》真的具备火爆荧屏的潜质?我们不妨先看看这是一档怎样的

  盲目跟风是中国电视行业的致命隐疾。湖南卫视从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创下收视神话后,据报道各大卫视明年至少将推出24档亲子节目。前不久,购自英国的《超级育儿师》(SuperNanny)火线登陆CCTV2,意欲接档《爸爸》的收视热潮。在媒体宣传中,甚至出现了“有望赶超《爸爸去哪儿》”的豪言壮语。

  《育儿师》真的具备火爆荧屏的潜质?我们不妨先看看这是一档怎样的节目——《育儿师》的原版此前已在海外多个国家播出,中国版则由《中国好声音》团队打造,但它与《爸爸》的区别在于,这是一档聚焦普通家庭的平民育儿秀,节目模式为专业育儿师进驻家庭72小时,帮助年轻父母认识和解决育儿问题。

  海外成功的原版+黄金档播出+精良制作团队+专业育儿噱头,《育儿师》看似已经具备让收视率狂飙的所有要素。但撇开湖南卫视与央视的平台差异,最能让观众对节目的未来走向进行预判的依据,应是节目内容和它所传递的价值观。而非常坦率地说,看完第一期《育儿师》之后,我只能用“感觉怪怪的”来形容。

  第一期的主角是一对上海夫妇,他们的两个女儿分别为5岁和1岁,他们家具备所有“二孩”家庭的典型矛盾——大女儿动辄为抢玩具而欺负小女儿,并为爸妈抱妹妹而“吃醋”。在一名专业育儿师的帮助下,这对夫妇给女儿制定6条家规、设立了“不听话就罚坐5分钟淘气椅”的制度,育儿师随后离开两天,等她再回来“验收”时,神奇地发现小孩吃饭香了、睡觉准点了、脾气也温和多了……

  如果“熊孩子”的问题都这么好解决,恐怕育儿师这个职业早已灭绝。尽管引入专业育儿辅导是一个亮点,但仅从第一期节目来看,《育儿师》给观众的感觉与《爸爸》截然不同。《爸爸》的素材剪辑基于对嘉宾父子的真实记录,几乎找不到刻意编排的痕迹;但《育儿师》充满戏剧化的起承转合,就连那个5岁幼童的表情都夸张得很不真实——它显然更像那种非常庸俗的家庭矛盾调解节目。

  真人秀节目的剪辑是成败的关键,《育儿师》基因中的固有缺陷或许在于,它的播出平台是“寸土寸金”的央视黄金档。《育儿师》录制72小时的素材最终仅被剪辑成1小时(含广告),孩子的“问题”、父母的“问题”都被超高密度呈现,估计很多观众都会因这种剪辑所塑造的“坏小孩”形象而感到恐惧——有网友直言,当初看《爸爸》之后非常想生个孩子,但如今看了《育儿师》之后觉得养孩子“很可怕”。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同样录制72小时的素材,《爸爸》最终剪辑的时长是4小时(含广告),这使得每个孩子的脾气、性格、习惯都更“真人秀”。

  概而言之,《育儿师》为烘托专业育儿师具备“让熊孩子三天变成乖宝宝”的神奇技能,通过高密度的剪辑和戏剧化呈现,放大了孩子和父母身上的问题,这让它像极了以往那种模拟演绎家庭矛盾的节目。当真人秀节目让观众感觉不够“真”,甚至让观众觉得“奇怪”或“恐惧”,它如何能引起观众的持续关注和情感共鸣?此外,《爸爸》的名人效应所具有的话题性,湖南卫视通过《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全方位包装综艺节目的优势,也是《育儿师》难望其项背的。

  纵观今日的电视荧屏,从海外购买节目版权已成某种潮流,有些能像《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那样取得成功,也有很多“舶来品”最终毫无反响。《育儿师》最终属于前者还是属于后者,当然尚有待观察。但毫无疑问的是,一档电视节目的命运最终是由观众“用遥控器投票”决定的,唯有尊重观众、尊重市场、因地制宜地结合中国现实进行本土化改造,才真正可能赢得认可。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