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踢足球:远离“伪兴趣”,培养真兴趣

2013-12-26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孩子究竟喜欢什么,当家长的未必真正了解,这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很容易将成人的兴趣和未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即一种“伪兴趣”。我们经常看到家长给孩子们报一些钢琴班、舞蹈班、英语班等等。有家长给孩子同时报

孩子究竟喜欢什么,当家长的未必真正了解,这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很容易将成人的兴趣和未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即一种“伪兴趣”。

我们经常看到家长给孩子们报一些钢琴班、舞蹈班、英语班等等。有家长给孩子同时报十来个兴趣班的壮举;也有报兴趣班将孩子逼疯的事件;最典型的莫过于2009年武汉一父母花1?5万元报了12个兴趣班,令5岁女孩“崩溃”了:经常用头、手撞墙。

事实上,我也曾陷入过这样的误区,只不过及时得到了纠正,才没有酿成苦果。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在我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足球”二字,直到上了高中才有机会接触到足球。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的英姿豪情,我突然爱上了这项运动。于是乎看球、踢球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晨晨的出生,照顾他占用了我工作之外的很多时间,踢球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对足球的热爱之情却愈加坚定和执著。

当面临着要将晨晨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时,我自作聪明地主张:“要培养他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

晨晨刚学会走路不久,心急的我就给他买了一个小足球,从玩具慢慢变成了他脚下真正的足球。

刚开始那段时间,晨晨对足球非常感兴趣,但是,过了不久,晨晨就对足球不感兴趣了。

“晨晨,你为什么不喜欢踢足球了啊?”我问晨晨。

“爸爸,我不要踢足球了,我要出去玩!”

此时我猛然发现,在晨晨踢足球这件事上,我也成了一个“望子成龙”的家长,成了一个“恨铁不成钢”的爸爸,人为地给晨晨强加了踢足球的“伪兴趣”。

反思过后,我决定不再强求晨晨踢足球。

每每看着足球放在那里,晨晨却不去碰,我心中便多了一份苦涩,但也只能忍住那份教他踢球的冲动。

尽管晨晨不再踢足球,但是我仍然对足球痴心不减,每到周末,都会抽时间和朋友一起去踢球。

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和朋友在附近的球场踢球。妻子带着晨晨正好经过那里,便驻足观看。

晨晨看着我在球场上飞奔的身影,自言自语地说:“爸爸好帅,爸爸加油!”当看到我进了一个球后,晨晨朝我伸出一个大拇指说:“爸爸好棒!”俨然成了我铁杆的“拉拉队”,而我,因为有了晨晨的加油助威,踢得格外卖力。

这时,晨晨看到场子旁边有一个多余的足球,便情不自禁地和他妈妈踢了起来,边踢边说:“我长大了也要到里面和爸爸一起踢球!”

当我从妻子口中听到这话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以前我们都只是在家里厅子踢球,毫无乐趣可言,如果能带他外面的足球场上踢球的话,或许会是另有一番风味。

于是,我跟晨晨说:“等下次爸爸有空的时候就带你去真正的大足球场上踢球,好吗?”

没想到晨晨爽快地答应了。

我改变了当初那种望子成龙的想法,让晨晨踢球,不是为了让他去实现我的梦想,而是让他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多从中找到快乐。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妻子,带上晨晨,一起到了体育中心的足球场内。足球场上有很多人在踢球,有大人、也有小孩。我和晨晨换上球鞋,在一块空闲的场地上开心地踢球,妻子则成了我们的裁判和摄影师。

能够在这样的足球场踢球,晨晨很开心,大声地跟我说:“爸爸,我们在电视里的球场上踢球耶!”

旁边一个熟人的队伍在踢球,邀请我加入,我则把晨晨带上了,大家都是朋友,看着这么小的朋友也来踢球,纷纷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晨晨的加入,反而让我们这些大人都成了他的陪衬,给他喂球,让他带球。晨晨则在大家赞赏的目光中,劲头十足,满头大汗、不知疲倦地在足球的“乐曲”中飞奔。

时间过得很快,散场的时间很快就到了,球场上踢球的人们也渐渐离去,晨晨还有些不舍,我告诉他:“大家都要回家吃饭了,球场也要关门了,我们还是赶紧回家吧!”

在我的劝说下,晨晨依依不舍地跟着我们离开了,临走前,还不忘跟我一再强调:“爸爸,我们下次还要到这里来踢球哦!”我相信他这是发自内心的话。

从此,踢足球成了晨晨日常锻炼身体和娱乐的方式之一,成为了他的一种爱好。有时候他还会主动跟我提要求,想去真正的足球场上踢球,还说要带上他的好朋友一起去。

看着晨晨真正喜欢上了足球,从一种“伪兴趣”变成了真兴趣,我终于深刻地理解到了一个道理:只有让孩子从心里面真正喜欢,才能培养他的爱好,才能培养他的习惯。

时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相当一部分家长,他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不考虑孩子是否喜欢,将大人的兴趣强加给孩子,天天逼着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这种不考虑孩子的做法会让孩子反感,甚至原本感兴趣的事都会发生质的变化。

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孩子尽管有所谓的兴趣,但都是大人强加给的“伪兴趣”,而非真兴趣,尽管也能够逼着学到一些皮毛,但是孩子心里非常不高兴,尤其是没有了快乐、轻松的童年生活。

其实,当下急躁的家长,尽管口口声声说不会逼孩子,要爱孩子,可是,一旦到了这个兴趣面前,家长的爱心就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

所以说孩子其实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兴趣,我们要尊重他们,也要照顾他们的心情和想法,要宽容他们想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们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整个社会中,只有不到一成的精英,将近八成的普通人,还有一成可能需要社会救济的人群。让孩子努力成为精英没有错,但是作为家长来说,必须要明白,自己的孩子很有可能属于将近八成的普通人。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精英也罢,普通人也好,只要幸福快乐,这其实已经足够。

辰辰妈妈:我家辰辰今年4岁了,上幼儿园中班了,不过我给他报了四个兴趣班,每天都是我带着他早出晚归,非常辛苦,但为了成就孩子的高素质,我只能全面撒网。

佳佳爸爸:我也想让儿子多去踢球,但他就是不听,不喜欢运动,每天要不就是看动画片,要不就是玩电脑,身体一直不太好。后来,我请了一个足球教练,逼着他去练足球,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尤其是想由他们来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弥补自己的遗憾,进而逼迫孩子学所谓的兴趣,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妥的。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其实,适当培养孩子的兴趣并无不可,但一定要让他们自己感兴趣,自己主动想去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孩子有真兴趣。否则的话,只会适得其反,甚至让孩子反抗、叛逆。

来源:长江文艺出版社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教育理论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