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被炒热之后,“万圣节”又被作为一个新的时尚符号,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个在西方称为“鬼节”的节日,因其新奇、刺激的气氛,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
成年人参与万圣节聚会,化装一下找点开心倒也无可厚非。但眼下,“万圣节”风俗正在走进低龄的孩子,在记者看来,却有些不合时宜。
在济南的超市,向孩子们出售的万圣节装备琳琅满目。亦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选购,参加同学们的万圣节聚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万圣节”装扮活动。孩子们扮作鬼怪,闹着吓人讨糖吃的恶作剧。而在一些营利性的英文培训班中,甚至连四五岁的孩子都开始过起了像模像样的“万圣节”。
虽然这些活动大部分以游戏的方式出现,但其中仍旧不乏骷髅、魔鬼、巫师、鬼灯等元素。这些东西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但也可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相关专家就认为,恐怖的形象可能长期留存在孩子的大脑中,随着年龄增长将不时隐现,对他们日后性格的形成会产生影响。
所以,家长们应当引起注意,不能因为热闹便让孩子去参与此类的活动。而教育机构主动组织这样的活动则更不应该,因为向未成年人传递恐怖迷信等信息,本身就有悖于教育伦理。
让孩子从小了解接触西方文化是好事,但要在方式上有所甄选和鉴别。当他们长大一些,向他们系统地讲述万圣节的文化,应该是更好的办法,而非照搬照抄,更不能为了赚取利润,不顾孩子们的身心发育,甚至故意炮制热点,去炒作这个本来跟中国人没有关系的“洋节”。
实际上,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中,并不乏弘扬真善美的节日。清明节的风筝和元宵节的花灯,温暖了无数人儿时的记忆。而如今,这些节日却屡屡被“洋节”抢去风头,不免让人惋惜。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偏颇,值得所有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