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平底锅、点火烧水准备煮羊、“惹我光头强,打你没商量”……不错,这些显得十分“暴力”的动作和台词的确是出自《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热播动画片的片段中,在深受孩子们喜欢和模仿的同时,也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在动画片分级呼声见高的今天,什么样的动画片才能让人放心,什么样的动画片才不会让我们收获一个个“熊孩子”呢?
龙应台曾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下了对《小红帽》《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白雪公主》等许多著名童话故事中“杀人”“抢劫”“下毒”等情节深深的担忧,认为这会对孩子造成刺激和不良影响。
显然,这种担心并不多余,且不仅限于童话故事中。在江苏,一男孩与小朋友做“绑架烤羊”的游戏,导致小朋友严重烧伤;在合肥,多名家长也向记者反映,孩子已然把“惹我光头强,打你没商量”当做了口头禅,不管是谁都敢打,成了令人头疼而无奈的“熊孩子”。
反思我们眼下的荧屏,不分时段、不分年龄层,几岁到几十岁“共看一部动画片”,内容、画面完全相同,引进片也是“原汁原味”不加更改。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仅本土生产的动画片要根据时段来分档,一些引进的动画片还必须经过“改造”才能和孩子们见面。比如美国在引进日本动漫《海贼王》时,不仅将人名、人物肤色等做了“本土化”处理,还特意去掉了暴力、恐怖、等少儿不宜的镜头,将拿枪指人换成拿手指人,将抽烟的镜头、流血的镜头抹去等,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对孩子的特殊影响。
在呼唤动画片肩负起更多“任务”、受到更多“限制”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的职责。在建立动画片分级制的同时,是否也应参考国际上一些成熟的做法,建立家长陪同监督机制,设立“家长陪同档期”,让孩子不仅能够享受到动画片的乐趣,还能得到更多亲子的温馨时光。
不可否认,许多热播动画片、童话故事等,以精致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成功抓住了孩子的心理,也不可否认,其总体上还是兼顾了娱乐性与向上的价值观。但只因其面对的是如同白纸一般的幼儿,我们才必须拿出一些“完美主义”的苛刻,希望这些动画片能更温柔一些、更有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