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千字文”当引起家长的反思
2013年05月04日00:39
一篇近千字的“苦劝”文章,是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教育局在部分家长的不理解声音中写下的,这篇文章引导家长不要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误区,切忌以孩子识字多少作为衡量标准。昨天,记者采访获悉,这篇文章在庆云县政府的官网挂出后,引起当地不少家长反思。(5月3日中国新闻网)
写下千字“苦劝文”的家长可谓用心良苦,笔者很好奇,当孩子的父母看到教育部门这封劝导自己要让孩子多玩的文章时会作何感想?而在反思之后,家长们又能否放下心中的执拗,多给孩子些快乐玩耍的时间?显而易见,教育部门的“苦劝”是一回事,家长们在反思后能否认真做到则是另外一回事了。笔者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幼儿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呢?
首先,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倾向,小学教育又存在“中学化”倾向,而中学生基本就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和考试之中度过。社会竞争的加剧导致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幼儿在做小学生该做的作业;小学生又在做中学生该做的作业。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病态的教育现状竟然得到了大多数家长们的支持,以至于教育部门还要通过“苦劝”来引导学生家长进行反思。这种病态现象的出现,笔者以为,家长们对孩子迫切成才的希冀是主因之一。一方面,家长们的希冀可以促使孩子们奋发向上,但另一方面,过分的要求和过高的期望则可能导致孩子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造成的恶果便是孩子们学习能动性的降低和快乐童年的丧失。孰重孰轻,为人父母一眼便可以窥见。
其次,则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配给的不公。社会教育资源配给的不公平加剧了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和利用,在子女教育的博弈上,家长们先是希望通过优质教育资源来促进子女的发展,但优质教育资源毕竟有限,于是过早地要求孩子进行学习和训练便成了家长们教育子女的首选方式。此外,由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依然挥舞在学生和家长的头上,对于年龄尚小的子女们或许还没有足够的竞争意识,但家长们早已扶着孩子站在教育的起跑线上。这一跑,家长们的望子成龙的心更野了,孩子们的童年则更单调了。
再者,学前教育师资水平的低下也是原因。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是因为学前教育不像小学、中学那样有具体的知识可教;二则是因为学前教育阶段教育任务的特殊性,这一阶段的教育不是为了教会孩子识字和背诵,而是着重于开发幼儿们的智力,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基。由于学前教育有很多的是民办教育,师资水平的层次不齐问题表现的很突出,一些幼师甚至不具备相应的资格证就来执教,而更多地幼师则把学前教育的定位偏了,要么是承担保姆的责任纯粹陪孩子们玩,要么像一个教书匠古板的教授着拼音和数数。而这个阶段孩子本来应该开发的智力没有开发,本来应该开发的想象力、创造力没有开发,就在这种因为教师水平问题而引发的教育问题中,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便逐步累积。
笔者不敢奢望仅凭教育部门的一封“千字文”就能扭转当前幼儿教育中的积存已久的问题,但如今,教育部门的呼吁和家长们的反思便是个好的开头,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学前教育中的误区将要有所改观的迹象。
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