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河市燕郊幼幼幼儿园 (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新华社记者 姜春媛
“针扎、刀划、喝尿、软禁……”种种骇人听闻的行径居然发生在河北三河燕郊一所幼儿园。园方和教育主管部门知情吗?施暴者该受到怎样的严惩?二十多天过去了,这些疑团始终没有解开。
据报道,早前家长去求真相,幼儿园坚称不可能虐童,教育局称管不了,派出所称无证据,没办法。甚至还有相关官员说,体罚学生的现象“全国都一样,就是你没有发现”。调查不但无果,更有让人愕然的消息传出:燕郊开发区政府和市教委力促家长私了,不肯接受私了的家庭,其幼儿在退园后无法找到新园入托。如何“私了”,负责调解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说:“归根到底就是钱的事。赔多少,说一个数,中间他们再协调一下。”
让网友尤其愤慨的是有关部门所谓“私了”的处理方式。身为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私了”的做法似乎要比事件本身更为恶劣。
“私了”最拿得出手的理由,是“维护地方形象”。表面看来,这有点 “家丑不外扬”的意味,但从根本上讲,是缘于一种扭曲的政绩观。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陈秋霖指出,“平安无事”是地方政府政绩考核里的重要方面。一旦出现事情,也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安抚手段,息事宁人。在一些官员眼中,所谓“地方形象”很大程度上就是“政绩”,为此,为消除负面影响,有人宁可置公平正义于不顾。
北京莫少平律师事务所律师肖文彬指出,诸如“虐童”事件,都说明有关部门未履行保护公民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法定职责。“首先,建议国家对保护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利的立法更明确、更具体,包括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后果。其次,建议在司法方面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面对这样的时间,我们除呼吁有关部门严肃处理相关涉事人员和机构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反思,如何消除恶性事件后“爹护儿子”的监管尴尬。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孟川瑾认为,这是一种极端的自私利己主义。“对于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国家赋予了你权限,你没去认真履行,就是渎职,甚至是犯罪。这种事情屡见报端,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职能部门的运行机制设计有问题,缺乏监督机制。”
此外,陈秋霖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必要调整政府机构的职能和设置,这也是当前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机构和职能调整的关键是要明确问责机制,第一要明确政府管理的事务的范畴,明确责任,每个部门要知道自己是要干什么,不干什么;第二是要赋予相应的权力,让每个部门有能力去做好工作;第三是要问责,做的好与不好,都要有评估和奖惩。”
只有将罩在类似虐童幼儿园头上的“保护伞”扫除,扭转地方官员不正确的政绩观,虐童事件才会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