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丽娟代表访谈:优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
www.jyb.cn 2013年03月17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优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
——访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
全国人大代表庞丽娟 (本报记者 张以瑾 摄)
“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为广大学龄前儿童提供普惠、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但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应慎提‘学前教育义务化’。”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是否同意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时回答道。
庞丽娟说,“义务教育”意味着既要普及、免费,又要强制性。从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看,“普及”和“免费”都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和达到的目标,但要不要“强制性”却需要慎重。“学前阶段教育不需要像中小学那样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从幼儿的行为习惯、性格、情感态度的培养来说,家庭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是否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应该考虑可能性和适宜性的问题。”
为了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庞丽娟建议做好两件事:一是优化并建构合理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二是改革完善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庞丽娟说,由于学前教育长期被边缘化,财政投入长期不足,造成底子太薄,历史欠账严重,短期的巨大投入难以满足事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有限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还存在着严重的区域投入结构、机构投入结构和教育要素投入结构的不合理问题,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投入差距显著,城乡生均财政投入差异巨大,农村、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不同性质的公民办幼儿园和不同等级的幼儿园间投入差异明显;注重基础设施硬件的投入,普遍忽视教师队伍建设……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效率低,而且制约了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有效扩大和质量提升,区域、城乡间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依然严重。
如何缓解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提高财政投入的效率?庞丽娟认为,要着力优化并建构合理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包括6个主要方面:提升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责任层级,建立分区域、分项目、分重点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分担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对农村、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实行制度化的专项经费投入;构建以优先发展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为主的公共财政投入结构;打破公、民办壁垒,有重点地加大对各类性质的普惠性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制定分类别、分人群、分区域的幼儿园教师财政投入保障与分担机制;建立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监督与评估机制,确保财政投入的公平与效益。
在解决好投入问题的同时,庞丽娟认为,亟须改革完善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提升管理责任主体重心,以强化政府领导、组织、统筹和保障的能力。
“我国长期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但近些年在社会转型和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同时,由于缺乏对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权责的明确、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关系和权责配置规定模糊、不明确,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同层级政府间职责不明,权责配置不清。”庞丽娟说,特别是多年来“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被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误读为发展学前教育更多的是县及以下即乡镇政府的责任,责任主体重心过低,统筹协调和财政保障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破解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困境,庞丽娟建议:首先,在“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省级统筹、以县为主”,即加大省级政府对省域内学前教育的统筹领导责任和县级政府对县域内学前教育的管理指导责任。其次,明确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管理主体重心和财政保障重心的双上移,行政管理的重心要从乡镇提升到县级政府;统筹管理的重心进一步提升到省级政府;财政投入保障的重心则以中央支持下的地方政府为主,并且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有区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落后的地区,财政保障的主体重心应该越高。再其次,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应紧紧抓住中央、省、县三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利关系调整,重点加强中央、省和县的职责,同时也注意发挥地市和乡镇的职能。(本报记者 张以瑾 柴葳)
《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1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