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缺钱缺人" 代表建议明确财政投入比例
时间: 2013-03-06
全国人大代表陈分新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西部网讯(记者 王莹) “现在孩子一到3岁,家长就迫不及待地要把他们送到幼儿园去。”全国人大代表陈分新说,这是他们村里近几年的变化。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家庭的幼儿教育方式观念也有很大改变,但目前的幼儿园根本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生源,问题越来越突出。虽然地方财政想了不少办法、借了不少外债,但他认为,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学前教育“缺钱缺人”
陈分新说,目前基层办教育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资金,二是人才。他所在的旬阳县,早些年落成的两所公办幼儿园已无法满足城镇化带来的巨大生源,县上才咬着牙建起了第三所公立幼儿园。
“没想到刚开始招生,人就又满了。”他说,这时候政府又想出了“以奖代补”,鼓励民间投资建幼儿园的办法。从那以后,旬阳县的幼儿园雨后春笋般的起来了一批。“现在的入园率可以说是100%。”陈分新说,无论是县上、镇上还是村上,无论规模大小,总归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但问题是,民间力量能建起幼儿园,却不一定能聘请专业教师。大多数所谓的幼儿园实际上还停留在“家庭托管”的水平。陈分新说,这就是基层办教育时遇到的人才问题,但说到底,还是资金的问题。
应明确学前教育占财政支出比例
办高水平的学前教育,资金要从哪里筹来?陈分新说,靠阶段性的突击发展只能是结燃眉之急,难以扭转学前教育底子差、欠账多的局面。长期以来,各级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没有明晰的政策规定,不是零敲碎打,就是突击投入,整体不平衡,前后不连续。
陈分新认为,应该建立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他建议,可以借鉴《义务教育法》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各级财政支出有相应比例规定的做法,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学前教育投入经费支出占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
“这样一来,我们人大代表在审议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时,才能为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及其标准找到依据。”陈分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