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中老师在交流中。 认真聆听,还拍摄下讲课精彩内容。
吴俊 摄
由扬子晚报、南京市教育局中小学学习力研训中心、日升教育主办的第22期“家长大学堂”,日前在南京举行。本次家长大学堂邀请了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方明中老师,作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专题讲座。南京市教育局中小学学习力研训主任谷力博士、日升教育校长张相中,以及本报读者200余人聆听了讲座。
请别说“大人讲,小孩子听”
方老师说:“倾听是孩子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婴幼儿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70%以上的信息来自于听,所以听的能力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她认为,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对发展中小学生语言、思维十分有益。
她指出,现在不少学生听的能力下降,直接表现在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个别学生不能完全听明白、或听得不全,在听的过程中丢失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一些学生不会听,譬如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或讲悄悄话,或发呆,不去注意别人说什么。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随便打断别人的话,举手发言时对他人的话语充耳不闻。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和中低年级段的孩子倾听能力较弱,究其原因是家长没有重视倾听能力的培养 。许多家长认为听力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必要培养,遇到孩子插嘴或不专心倾听,则训斥、责备孩子,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是:“大人讲小孩子听”等,其实训斥、责备则使孩子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会变得不爱倾听或不会倾听。还有一种极端的表现是,家长以孩子为中心,认为插话等是孩子自信、能干的表现,往往过分顺着孩子的意思,导致孩子愈加不会倾听。
让孩子听一段话后找关键词
方老师认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从小指导孩子细心听。这需要家长常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听完整一段话后,努力学会抓关键词语句,理解家长意图。孩子明白的,最好能再听一听家长是怎么表达的;孩子不明白的问题,告诉孩子,听一听家长是怎么理解的。
方老师说,家长要多指导孩子耐心听。家长可以读一些孩子接触过的古诗,有意读错,孩子可能会立即指出来。家长要告诉孩子,等家长读完,再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可指导孩子虚心听,家长和孩子交流中,当提出观点与孩子不同的意见时,提醒孩子不要随意打断家庭成员的陈述,可在听中修正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美。
此外,要指导孩子用心听。家庭可以经常组织无领导小组讨论。孩子、爸爸、妈妈一起为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提醒孩子听了家庭成员陈述后,用心想想,看一看爸爸妈妈提出的观点有没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在爸爸妈妈的答案上加以改进,使自己的回答更完美。
给孩子读书要放慢速度
方老师告诉大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听力训练标准是不同的。学生听的能力提高不是自然生成,而是在有效的听力训练影响下逐步提高的。听的能力内涵是丰富的,具体涉及听的注意能力、听仿能力、听述能力、听懂能力、听写能力、听算能力等等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要采取多种形式,在听、闻、味多感官上训练,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转化为嗅觉感受和味觉感受。
方老师指出,在孩子婴幼儿和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家长说话要先放慢速度,让孩子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采取抑扬顿挫的语言,或者利用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来调动孩子倾听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运用悬念法,让孩子产生好奇,促使他们认真地倾听。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读书习惯培养,家长在选择书籍时,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最好有声读本。孩子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会将孩子带到幻想中的世界,孩子会在书中忘却自己,静心聆听。
现在有不少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孩子有什么话总不肯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事实上,父母不善于倾听孩子,孩子说的话就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孩子便只会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而且,孩子还会感觉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从此更加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最后课堂上不愿听,生活中也听不进去别人所说。
方老师说,孩子是表扬出来的。鼓励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自信心的动力。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的肯定。(实习生 孔云云 记者 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