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班牙欧华网 本人自小接受的是中国教育,虽然硕士学习阶段是在西班牙完成,也感受到了中西方教育的不同。笔者曾经一直为中国式的教育自豪,并且对国外无组织、无束缚、无方向、过于开放、过于放纵的教育方式横加指责。
但是,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才发现中西方的教育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就存在着天壤之别,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中式教育逐渐显出它的弱点来。我曾经试图用同样的方式,期待教育出和我一样的“优良品种”来。可是,在实际过程中,我却遇到了各种障碍,而很多的障碍让我无法理解。不是我生活的世界在变换,而的的确确是中国人的思维在各种变革中不断自我冲撞着。
当孩子出生后,中国人的习惯是找一个保姆,保姆加父母即可快速解决后顾之忧。此外,中国的职业女性大多不愿意母乳喂养,西班牙的华人女性自然也不会花出大把的时间来浪费在母乳喂养上。很多人觉得这种牺牲没有必要,所有能让他人代替的细节最好都能找人代替,只要腾出时间和精力来,赚钱给孩子买更多的东西,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可以了。但是西方人不一样,他们即使有四个老人在身边闲着,也不会把孩子放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他们可以每个星期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人,但绝对忍受不了孩子不在身边的日子。他们非常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是如此。特别是母乳喂养,他们会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是身体碰撞的语言。西方人认为孩子在父母怀里的时间是有限的,这种时间上的浪费才是真正的浪费,所以一定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
孩子大一点,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中国人习惯要到孩子两三岁才去幼儿园,如果有老人在,甚至可以省去幼儿园,直接上小学。而外国人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把他送到幼儿园去了。他们认为孩子从小就需要一个社交环境,需要和外人相处,学会分享和共用。所以他们不怕孩子由于年龄小,第一年在幼儿园里不断的感冒、发烧,甚至还会有其他各种疾病的发生,他们甚至会觉得得病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方式,让孩子的身体有了抗体,从而预防其他疾病。当然这些观念可能是和中国父母的观念相反。幼儿园里的幼师能否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孩子会不会被欺负?孩子太小能不能忍受的了三天两头的疾病?家长的顾虑让孩子变得娇气,而且缺乏社交的能力。
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西班牙的家长会让孩子有更多室外活动:滑梯、跷跷板、滑轮、自行车……家长们只要有稍微休息的时间都会带着孩子散散步,周末的时候自然还会去爬山、野炊。夏天的游泳池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即使是两三个月的婴儿也要放到水力去泡泡,更不用提刚出生后就带去晒太阳的了。而中国的父母更愿意让孩子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看电视或者打电脑,只要是不去打扰父母的,孩子能够一个人做的东西都可以。甚至有的家长还怕孩子摔了,而不愿意让孩子奔跑或者运动。当然,也有家长习惯抱着孩子,以这种方式给他们更多的呵护。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中国孩子是被抱大的,外国孩子是摔大的。”这一说法。
在孩子的教育上,中国的家长非常喜欢地就是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不要乱跑,不要乱叫,不要吃凉的,不要睡冷了,等等。而西方家长更愿意告诉孩子要做什么,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尝试。在外国的幼儿园里,从几个月的孩子,幼师们就要教小朋友如何认识动物和植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树,甚至还会轮流把一只小鸟或者小猫带回家,学会如何同动物们相处,并把经验告诉给同学们。但是,中国的家长会担心孩子被动物传染疾病,把他们与动物分开。同时,或许在他们的眼睛里,动物和植物缺少生命,缺乏美感。
幼儿园里,即使是几个月的孩子,幼师都要求家长给他们配备牙刷,水杯等日常用品,而且还会让孩子自己去叠被。可能中国父母会认为太可笑,几个月的孩子懂什么?但是西方人却认为良好的个人习惯是要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养成的。中国人的教育更注重投资回报式,而且父母希望子女按照自己原先的路走。但西方人的教育是赋予能力,分享快乐,而且父母往往喜欢独创一条和自己以前父母教育不同的道路来。
有了孩子更加明白教育是个大问题,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教育孩子更是难上加难。再添上东西方的差异问题,估计这教育就成了多味调料下的产品。也许只有混了各种文化中的精华才能造就出真正的人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