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电子学生证运行一月争议多 面临三质疑

2012-11-26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通过学生刷卡,家长收到手机短信确认孩子已经安全到达学校。

新闻回顾

今年新学年起,上海、长沙等多个省市为学生统一办理了电子学生证,并与家长的手机绑定。电子学生证让家长对学生进出校门的时间一清二楚,还可以清楚了解学校的活动、孩子的考试成绩、名次等情况。

作为一件新鲜事物,电子学生证刚刚运行了一个月,就产生了一些争议,有学生、家长表示很方便,也有学生、家长称被监控、没必要。

上月,一些省市的学生踏入学校,家长的手机上就会收到短信通知:“×××家长,您的孩子在7点30分进入校园。”这一切都源于那张电子学生证。

?学生脖子上挂着的电子学生证,和咱们平时常见的门禁卡差不多,只是上面有学校信息、个人照片、姓名、年级、学籍号等诸多信息,其中的学籍号是由教育部门统一编制并发放,电子学生证上的条形码与二维码都是依据该学籍号而生成,这样一来,每张卡都是独一无二,所有信息都能轻松查询。

集定位、通讯等多项技术

多省市学生用上电子学生证

电子学生证是学生学籍身份的唯一辨识凭证,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籍信息、学业评价、体质健康、参加社会实践等信息。

对教育部门而言,电子学生证对学生的学籍管理、成长信息记录、体质健康监测、帮困资助、教育经费保障、统计抽样、日常管理和政策决策等方面,能够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应用管理服务。

集定位、通讯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电子学生证,功能还不仅仅是电子学籍管理这一点。准考证电子化、智能考勤、校园图书借阅、门禁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支付和校车乘坐等一系列功能,都可通过电子学生证来实现。

此外,学生佩戴这张电子学生证进出校门,家长马上就可以收到短信通知,告诉家长孩子何时到校,何时离校。幼师和校长可以对每个班或全校的考勤情况一目了然。学生凭着电子学生证就可以刷卡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也可以到校园图书馆借阅图书,并且充值也非常方便,家长可直接在校园网站上用网银或支付宝充值,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避免孩子接触现金,提高安全。

目前,我国多个省市已经开始使用电子学生证。根据计划,上海在2014年12月底前,实现为全市所有中小学生发放电子学生证,同时试点电子学生证的校内外应用功能。与此同时,长沙20万中小学生也开始使用电子学生证。河北省教委计划明年推广使用电子学生证。

在湖北省,一个月来使用电子学生证接收孩子信息的家长达到33万余人,教师4.5万人。仅国庆节前的一周,家长接收的信息就达35万余条。

感觉被监控、心理压力大

电子学生证面临三质疑

电子学生证方便了学校的管理,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

一位李姓家长表示,电子学生证除了能知道女儿进出校门的时间,通过电子平台还能收到幼师发来的短信,包括学校的活动、孩子的考试成绩、名次等,“这能让我了解女儿在学校的情况,哪门功课好,哪门功课弱,一清二楚。”

李先生说,办理电子学生证与手机绑定是家长自愿的,不少家长都觉得很方便,“我认识一个学生家长,他们家四个人都办理了电话绑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手机都能收到孩子的信息。”

虽然很多家长、学生表示电子学生证很方便实用,但也有反对的声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表示,每天都来接送孩子,对孩子的行程都很清楚,没必要每天收到这样的短信。

一位高三的走读学生表示,学校把考试成绩、排名都发短信告诉家长,让他感觉压力很大,“有时候考差了,本来心里就不舒服,回家还要面对父母,很难受。另外,还要把我们在学校的活动告知家长,就像是时刻都生活在监控里一样。”

从运行一个月来看,对电子学生证与家长手机绑定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情况已经很了解,没必要每天收到提示短信;二是绑定后每月要从家长手机中扣除10元的信息服务费,也是一笔经济负担;三是一些学生感到生活在监控里,不仅心理压力增大,而且有些时候还与家长产生摩擦。

“需要知道”VS“合理期待”

学生信息尚存法律空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提高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和质量,既是教育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要求,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电子学生证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未来更可以考虑以此为基础分析学生的特征,更好地因材施教,大的方向是值得肯定与提倡的。

但也要注意到,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哪些学生信息该告知,哪些信息不该告知,这是家长和学生对信息权“需要知道”与“合理期待”的矛盾。一方面,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负有教育抚养的法定义务,他们对学生的信息“需要知道”,学校、教师作为管理者和教育者,也“需要知道”;另一方面,个人信息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它事关一个人的自由、尊严和安全,学生当然有个人信息、特别是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得到保护的“合理期待权”。

当下,我国的信息化进程需要加速,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更需要加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哪些信息该采集哪些信息不该采集存在争议,而且还不时见到公民或者学生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甚至被转卖的新闻。

虽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但类似电子学生证的教育信息化又不能等待。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在大胆探索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各方的质疑,一则可以先借鉴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最大的限度尊重学生的“合理期待”,尽量先将相关信息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本身;二是建议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尽快制定有关个人信息的全国性的或者地方性的法律法规。

相关链接

在一些发达国家,有《隐私法》、《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档》、《个人信息法》、《信息自由与隐私保护法》、《关于规制个人隐私保护与跨境个人数据流通的建议》等一系列适用于全体公民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教育领域也有相应的法规,如美国在1974年就制定了《家庭教育权和隐私法》,对学生信息的收集、知悉、修改、公开、救济、限制等做了详细的规定。(郭文婧)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