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奔走呼吁,建议公私并举化解“入园难”,给予民办幼儿园同样的“国民待遇”。如今,政府有关“公私同价”的承诺让我们看到了曙光。与公办幼儿园收费大致相当,就意味着政府要出资对民办幼儿园补贴和扶持,鼓励其提高办学质量,降低收费标准。与同价本身相比,这种教育理念的变革更令人欣喜。
一言以蔽之,学前教育之所以出现“入园难、教师数量不足、收费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根源就在于学前教育的教育性和公益性两个基本特性没有得到保证,学前教育的功能和定位落实不够。很多地方一边倒地坚持了用公共财政向少数公办学校堆积,推动“重点园”、“示范园”的办学条件更上层楼。与此同时,民办教育很难汲取到政府给予的阳光雨露,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与公益教育的边缘孤独前行,与公办幼儿园的差距越来越大。
目前国际社会已形成普遍共识,如果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这四级教育按公共性划分,学前教育应是各级教育中公共性最强、社会受益面最广的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因此,每一种学前教育机构,无论公立还是私立,每一种学前教育形式,无论正规还是非正规,都应该得到政府的财政性投入,每个进入学前教育体系的儿童也都应该得到政府的资助。即便囿于财力所限等因素,我们暂时无法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义务教育体系,也绝不能将其向市场一推了之。
“公私同价”,彰显了政府教育理念的理性回归,体现了提供平价优质教育服务的责任担当,值得期待。但,这只是第一步。毕竟,民办幼儿园渴望的不仅仅是政府支撑下的收费价格调整,而是更多和公立幼儿园同等的权利和待遇。眼下,一样的幼儿园,“姓公”“姓私”命运迥然不同。在公立园,培训、进修、职称评定、科研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权利,但这些在多数民办园却是奢望。教师无法参与各种表彰活动,无法继续深造,无法参与科研,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民办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不解决,徒有“同价”之名,无有“同质”之实,破解入园难仍是遥遥无期。
在给予“公私同价”掌声的同时,我们更期待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能够借此东风,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全方位扶持力度,让民办园与公立园平等享受政策与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平价优质和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服务,在学前教育回归公益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张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