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颜生前拍的照片
早晨7点45分看着女儿活蹦乱跳地走上幼儿园校车,下午5点05分却接到老师电话,说女儿被忘在校车里闷了一天,然后又是抢救无效的噩耗。由于在医院看到女儿时,她浑身湿透、身上还多有泥沙,夫妻俩至今还不能接受园方关于女儿是被“闷死”的说法。(详见本网《被困8小时3岁女童闷死校车内 事发安庆育才双语幼儿园》)
校车通常都是看上去极为安全的。刷着学校标志,用特殊颜色做车身,交通法规上也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聘用的校车驾驶人必须作风文明、具有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并且要先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审验合格后方能聘请。如此看上去,校车成了让家长们放心省心的交通工具。
但是,8月2日上午,安庆育才双语幼儿园3岁的女童竟被闷在校车里长达8个小时,这样“遗忘”的后却有更多的让人不解之处。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看上去安全的交通工具。
校车接了多少孩子,下了多少孩子,应该是一个常识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常识被幼儿园从业者的麻痹大意所掩盖。可以说,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是极端的不负责任。学生缺席一个上午,上课老师为什么不管不问?可以问一下接孩子的人,或者联系一下家长,一句话的事,一错再错一路错,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出错,也不会出现这种惨事。她的生命是本可挽回的,但是很可惜,一个3岁幼童就这样被遗留在校车内,就这样死于一连串的疏忽。
从单个事件看,这些事故似是偶然,但如果联系起来就是制度问题,是细节上缺少对幼童的关爱。如此看来,问题的关键又归咎到一点,那就是细节。杀死孩子的恶魔,就藏在细节中。细节到底是什么呢?细节是严格执行规章,细节更是超越这些职业规范外的人性关爱。如果这个事件中的每一个人都多点关爱,包括司机包括老师,甚至包括粗心的家长,那么我就可以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众所周知,孩子活泼好动但体力不强、心理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与自我保护意识,自救能力非常差,无论生理、心理都处于绝对的弱势。女童浑身湿透、身上还有泥沙,被遗忘在校车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按照女童家长的说法,事件疑问重重,却没有明确的答案。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出这其中的关键细节究竟是什么,我们需要尽力的来还原事件本身,不是为了无节制的放大这个事件,更不仅仅在于追究谁来负这个责任,而是为了解剖女童闷死在校车内这一社会痛点,让这个算不上是个案的事件不要再次发生。校车安全需要严加管理,不是看上去安全,而是真的安全,相关部门将此列为自己的分内职责,多一点爱心去守护这些幼童,或者就可以避免这种伤害的发生。
事故的发生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且让人心寒的是,情节相同的事故不断上演。校车闷死幼儿折射出部分幼儿园管理中的漏洞,也敲响了幼教监管警钟。面对屡见不鲜的幼儿闷死事故,政府部门应当责无旁贷地制定出一套防范幼儿闷死事故的措施。相关部门对幼儿教育机构必须从严要求,从严监管,进行行业规范,对关系到幼儿人身安全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出台相应的问责制度,确保规范化操作,杜绝因管理细节的失误危及幼儿安全。当然,也请在幼儿教育机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们多一点人性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