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宝宝听儿歌赖床 新派麻辣儿歌孩子爱家长忧

2011-07-27 来源:广州日报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当了妈妈才发现,现在的儿歌如此麻辣,这些非传统儿歌中,有的间接表达了孩子对兴趣班的厌烦,有的充满了想象力,与传统儿歌截然不同。80后新妈妈阿迪说,这样的儿歌孩子也爱听,但做家长的又担心,这些非传统儿歌

 “当了妈妈才发现,现在的儿歌如此‘麻辣’,这些非传统儿歌中,有的间接表达了孩子对兴趣班的厌烦,有的充满了想象力,与传统儿歌截然不同。”80后新妈妈阿迪说,“这样的儿歌孩子也爱听,但做家长的又担心,这些非传统儿歌会不会误导孩子?”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与传统儿歌迥然不同的“麻辣儿歌”现身于各家出版社的儿歌童谣专辑中,引来了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80后新妈妈阿迪最近给一岁半的儿子买了一张某出版社出版的“儿歌一百首集锦”DVD,发现许多近年新创作的儿歌歌词非传统得令人吃惊,有的甚至间接表达了孩子对兴趣班的厌烦和对幼儿园的抵触心理。

宝宝听《懒娃娃》后赖床

“有一首名为《懒娃娃》的儿歌,竟然鼓励宝宝睡懒觉,歌词写道:早晨有个好太阳,照得身上暖洋洋,有个宝宝还在睡,睡呀睡得香。他听到了公鸡叫,也听到了闹钟响,睡个懒觉真舒服,就是不起床……三岁半的外甥女在我家听了这首歌,回家之后早上闹着不起床!”

阿迪说,“不知道我儿子听着这些歌曲长大,会不会影响他的好习惯的养成和上进心的培养?”

而身为某大学教授的张先生反倒认为新派儿歌相当不错,“体现了生活,更有童趣,孙子反而更喜欢。”

各方意见褒贬不一

广州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幼教专家叶平枝教授对新派儿歌总体上是认同的,她认为,从单纯型、教育型和童趣型的传统儿歌,到更关注幼儿心理层面和想象力的新派麻辣儿歌,体现了儿童创作从“成人立场”向“儿童立场”的转变,也是多元化社会发展趋势在儿歌中的折射。

“听和唱《小猫咪》、《懒娃娃》这样的歌曲,对儿童来说是一种宣泄,一般来说,幼儿只是需要情绪的宣泄,并不会听了儿歌就闹着不上幼儿园,不起床了,即使有这样的行为,也是暂时的。”叶平枝教授分析道。

叶平枝将新派儿歌分为发泄型(如《小猫咪》),想象型(《袋鼠护送员》)和心理修复型(《鸡蛋变足球》)等几种类型,她同时指出,“儿歌反映了社会和教育本身,其实很多低龄儿童对兴趣班并不感兴趣,家长和幼教专家可以从儿歌中窥见教育的问题。”

蒙氏教育的推行者、天河区鸣远幼儿园园长陈意韶则认为,新派麻辣儿歌在创意上固然很好,但儿歌的导向也很重要,她指出,颇为担心“有些歌词会造成孩子对幼儿园的抵触心理。”

部分麻辣儿歌

《小猫咪》

小猫咪小猫咪,你是我的我爱你,我不送你去幼儿园,不能让你受委屈,我也不让你去弹钢琴,让你尽情去游戏……小猫咪小猫咪,我多想变成你,带我去找小耗子,以后不许它偷东西……住在城里多憋气,一同回森林老家去。

《鸡蛋变足球》

打鸡蛋呀煮得熟煮得熟,想吃不知哪下口哪下口,用牙咬滑溜溜,咬不动用手抠,抠不破我攥拳头,砸不开我直发愁,把它扔在草地上,大鸡蛋变成了小足球……

《懒娃娃》

早晨有个好太阳,照得身上暖洋洋,有个宝宝还在睡,睡呀睡得香。他听到了公鸡叫,也听到了闹钟响,睡个懒觉真舒服,就是不起床……真是个懒娃娃,懒娃娃的懒模样懒模样……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