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成为专业调整的风向标
由于幼教人才紧缺,黑幼专在升专后扩大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规模,并依据学生在教育研究机构、幼儿园、早教机构、幼教产品开发公司等不同领域的就业需要,细化了培养方向,将学前教育的培养方向分为幼儿园管理、双语方向、音乐舞蹈、美术与手工、多媒体技术与管理、主持与表演、科学启蒙、儿童营养与保健等多个方面,并依据不同的培养方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学校为此实施了“校本教材建设”工程,校长陈虹岩亲自挂帅组织全校近50名教师撰写教材,目前第一批校本教材(共18册)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黑幼专的早教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是校长陈虹岩紧盯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打出的两张特色牌。早教专业依托省级精品课《0-3岁婴儿智能开发》,构建起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围绕课程的开设,学校斥资建设了国内一流的亲子教育中心。目前,亲子教育中心已正式对外开放,由本校早期教育专家带领优秀毕业生针对0-3岁婴幼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个别指导和多种形式形式的亲子教育活动,科学引导和指导家长,根据婴幼儿的相应月龄段实施正确的早期教育。
而特殊教育专业则是为了满足学前特殊儿童康复师资培养需求而设立的。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0-6岁残疾儿童139.5万,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约19.9万。而这些残疾儿童,绝大多数都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来改善他们的障碍程度,因此由特殊儿童康复师根据各类残疾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在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康复教育,就成为带领残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唯一希望。在教学中,学校不仅邀请了特殊教育机构教师来校授课、而且让学生走进特教机构尝试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特殊教育的实践中,也完成了一次当老师必备的爱心教育。2010年9月,学前特殊教育专业与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结对帮扶”活动,活动得到了特教机构教师和残疾儿童家长的一致好评。2010年11月,“雪城爱心妈妈活动”,该专业师生在活动中无私奉献,取得了“爱心妈妈”和“爱心姐姐”的荣誉称号。
考试不再是一张试卷一名老师定分数
升专后,黑幼专构建了以“三制三课”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制”为学分制、考证制、导师制,“三课”为理论课、技能课、实践课。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人才培养要围绕社会行业需要,依据社会行业需求设立培养目标,再依据培养目标设立评价与管理机制,以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服务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
采访中,教务处徐青老师介绍,学校十分注重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对音乐综合、美术、舞蹈等专业技能课程考核实行“教考分离”方式,学校制定了专业技能课程考核标准,组成考评委员会,确定考评小组,邀请行业专家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考核,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名教师一个分数定终身的局面。另外教育理论类课程、五大领域综合教法课程等也一改过去一张试卷的做法,采用了口试、案例剖析、情境创设解决、教学模拟、考证等多种方式,由于在考核更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000余个实习岗位为学生就业热身
黑幼专的课程设置分为两大模块和一个平台。两大模块是必修课和选修课,一个平台就是职业技能训练平台。学校在原有“全省学前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牡丹江市人口早期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省级普通话测试站”、“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站”、“省级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站”、“幼儿舞蹈教师资格考试站”的基础上,又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省级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在现有8个声乐实训室、8个舞蹈实训室、132个钢琴实训室的基础上,又建设了代表当今世界学前教育先进理念和实践研究的实验室。
除了实训之外,学校还不断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的机会。学校不断推动师范生赴农村支教顶岗实习,先后有1473名学生奔赴牡丹江地区的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活动。
除了学校自己的附属的两所幼儿园外,学校还先后和全省近107所幼儿园签订了设立实习基地的协议,目前学校可为学生提供2000余个实习岗位。这些实习岗位不仅帮助学生迅速完成了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而且帮助他们做好了就业前的准备和热身活动。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幼教圈QQ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