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财富观令人忧心
近期,家住北京路的魏女士在观看某卫视的一档幼儿节目时发现,现在的“小大人”越来越多,“有的四五岁的小女孩一开口就是最喜欢珠宝,小孩子身上的大人气很重,而且很多价值观都让人担心。”这让魏女士联想起近期新闻中有小孩以“百元大钞”贿赂老师,还有小孩的理想是做"贪官"。
魏女士也有一个五岁的女儿,是否应当进行金钱方面的教育令她忧心。“她基本上已经可以自己去购买一些东西,不过对于"财富"这个名词还没有概念,我也不知道是应当教她还是让她自己在生活中慢慢理解。”
与此同时,儿童在学校中的攀比心理更是让家长感慨“世风日下”,一位吴姓家长告诉记者,刚上一年级的儿子有一天回家后吵着要买PSP,因为看到几个小朋友带着PSP打游戏,他也觉得“没有很没面子”。“现在的数码产品更新换代这么快,孩子动不动就要最新款的,不买就哭闹。”吴先生承认,过去基本上都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从来不犹豫,才导致了现在的“变本加厉”。
在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独生子女成了“421”式家庭中最受关注和爱护的对象,基本上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不过也有家长发现,过于追求物质攀比,对他人自私吝啬,花钱大手大脚,同样成为了许多孩子身上的顽疾。与过去相比,孩子的有些想法甚至令家长觉得“另类而可怕”。
学校教育存在缺失
记者走访部分幼儿园后发现,目前在课程中穿插理财知识的仍然是少数,而注重智力开发的“智育”才是重头,只有少数几家幼儿园在游戏中渗透了有关“交易”“储蓄”等概念的学习。
太平路小学的王老师表示,应当在儿童教育早期树立孩子的金钱观,不过目前的教育者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家长的金钱观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孩子,“有的时候看孩子甚至能够判断家长是什么样的人。”虽然应当趁早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不过也要注意不要过度,“理财能力和金钱观完全可以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实现,现在甚至有一些地区开办了
"幼儿理财班""金钱训练营",教小孩如何做"小CEO",还收取很高的费用,这就是过犹不及了。”
在王老师看来,传统教育反对过早引入金钱观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功利”的观念在孩子的成长中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只不过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比过去更早地体会到金钱的功能和作用,如果不能趁早纠正儿童在金钱观上的某些偏差,未来的改变则会更为艰难。
某银行理财师建议,目前银行都可以开通儿童账户,还有专门针对儿童储蓄推出的亲子理财产品,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到银行办理手续,让孩子明白理财的重要性。
家长:社会环境太复杂
“其实现在不是自己不想教育孩子的问题,而是社会上的"成功学"都用金钱衡量。”带孩子到书城选购图书的李先生表示,泛滥的成功学书籍,励志的少儿类书籍,已经让孩子的想法和社会上浮躁的金钱观“接轨”。
“比如电视上的婚恋节目,动不动都是要车要房,孩子当然会感觉到金钱的重要性,不应该只把教育孩子的义务推给家长,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和环境也有很大关系的。”李先生说。面对孩子的金钱观教育,他也表现得十分焦虑,“但是似乎有使不上力气的感觉,因为现在孩子受媒体、朋友的影响远大于父母,教他要"快乐""宽容""慷慨"之类,反而会被他嘲笑。”
有教育专家指出,在商品社会中,幼儿受到金钱的熏陶不可避免,在我国的金钱教育现状中,幼儿阶段还没有明确的金钱教育目标,金钱教育的研究对象也较少涉及幼儿。幼儿每天都耳濡目染着大人们得财、理财、用财的过程,父母即是孩子最初的金钱观灌输者。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就懂得怎样明智地消费和节制自己的购买欲,很可能成为一个更有耐性更有计划性的人。链接
国外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美国:号召孩子从小储蓄
由美国教育部资助,全国34个州的3000所中小学生参加了一项储蓄计划“为美国而储蓄”计划。另外,鼓励孩子打工是教会孩子处理财务的重要手段之。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
英国:理性消费,精打细算
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日本:自力更生,自我管理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家长都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日本人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幼教圈QQ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