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育" 并举的教育方针论
1912年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这" 五育 " 并举的教育方针。
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蔡元培鉴于当时国家屡遭强国欺凌的国情,认为非提倡军国民教育不能强兵, 并且要举国皆兵,进行军事训练。同时也十分重视体育锻炼 ,他视体育为培养共和国民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他说:“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
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蔡元培认为,“今之世界恃以竞争者,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力”。实利主义教育能给人以各种普通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实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职业训练。这对发展国民经济、强国富民有着重要意义。他对基础教育非常重视,认为基础教育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此外,他还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他反对注入式的教学,主张学生自觉、自动地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蔡元培认为德育是完全人格教育的核心,是"五育"的"中坚"。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必须以道德为根本。主张自由、平等、博爱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他认为身体力行是他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
世界观教育。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隶属于政治之教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世界观的教育是“超越政治之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超越现世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人格更趋完善。这是蔡元培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
美感教育即美育。蔡元培认为美育的作用在于“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 以渐消沮者也”。只有通过美育才能有效地进行世界观的教育。
以上“五育”,他认为尽管各自的作用不同,但均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整体所缺一不可的,因此五育任何一育都不可偏废。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体现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全面教育思想。它是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同时也是改革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
二、儿童教育主张:“尚自然”、" 展个性 "
1918 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他认为昔之教育,使儿童受教育于成人;今之教育,是使成人受教于儿童。他对违反自然,束约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旧教育深痛恶绝。他主张的新教 育要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的主张。
三、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1919 年,蔡元培在《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这篇演讲中,提出了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揭露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种种不良影响后,主张不论哪个人家,要是妇女有了身孕,便进胎教院。生了子女,便迁到乳儿院。一年以后,小儿断乳,送到蒙养院受教育。他还提出胎教院等机构的设备,如饮食、器具、花园、运动场、装饰的雕刻与图画、书报等都要有益于孕妇或乳儿的母亲的身体与精神。
蔡元培的公育理想受康有为公育思想的影响,但他比康有为实际。他主张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公共教育替代现行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蔡元培对封建家庭教育的批判具有进步性,但儿童公育的理想显然也还是空想。
四、倡导学前儿童的美育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1922年,他发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对实施美育的范围和时期、内容和方法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有关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他的主张有:
首先,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学校美育方面,建筑和陈设都要合乎美的条件,学校还应开设音乐、图画、运动、文学等美育课程,并通过一切课程贯彻美育,向所有的学生进行普通美育的教育。此外,学校美育还包括专门美育, 即开设各级音乐学校、戏剧学校、美术学校,培养成为专门的艺术人才。学生还应走出校门,去美术馆、剧院等接受社会美育。家庭要将美育寓于家庭生活之中。蔡元培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美育思想,对学前儿童美育起着导向作用。
其次,他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他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胎教院的环境一定要优美,要使孕妇完全生活在平和活泼的氛围里,避免将不好的影响传到胎儿。胎儿出生后,要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
蔡元培把幼稚园视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过渡机关”。要在幼稚园里开展各种美育活动,使儿童不仅感受美,而且能表现美。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课”进行;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
蔡元培上述关于学前儿童美育方面的主张虽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是他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他所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对我们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德育报·学前教育网讯)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幼教圈QQ公众号
- 下一篇: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 上一篇: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