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造性游戏活动中挖掘幼儿发展的最大空间
【摘要】对于天真烂漫的幼儿,最成功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感受到安全、愉悦的情况下,他们的创造性游戏活动得到激发,并在积极主动的社会交流和认知探索中,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期的典型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创造性游戏更能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予儿童以适当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帮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为了更好地支持引导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活动,教师要研究游戏指导策略,充分挖掘幼儿发展的最大空间,我的体会是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 创造性游戏 指导 幼儿
一、做好游戏的充分准备,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物质空间。
1、提供非专门化的游戏材料
成品玩具虽然逼真,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游戏起到启示的作用。但是这样的玩具,为幼儿留下的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较小,幼儿不容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象对它们进行象征性的改造。因此在创造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为幼儿准备具有开放性的非成品玩具或游戏材料。“ 如果教师想在‘娃娃家’里激发幼儿更高水平的假装行为,就应将幼儿熟悉的真实玩具换成积木、 橡皮泥等需要幼儿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转换的材料。” 因此, 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半成品玩具及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完成游戏中所需要的某些物品。如 “ 富春”早茶店可提供半成品的包子,让幼儿用橡皮泥做成肉馅,用皱纹纸撕成菜叶,然后做成包子,才能拿给顾客吃。幼儿在反复的操作中不厌其烦,乐趣无比,充分激发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儿童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游戏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如果时间过短,儿童不仅玩不出高品质的游戏,而且会慢慢放弃要玩的游戏内容。
我国有研究者比较了4 -5 岁幼儿在相同情景下长时间游戏( 30 分) 和短时间游戏( 15分) 中幼儿的表现,发现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儿童更多地表现为闲散行为、旁观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游戏。此类研究表明,充分的时间会鼓励儿童进行较高社会性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游戏;时间较长,儿童就能从容地选择游戏伙伴,商讨必要的合作角色,使小组合作游戏的发生频率增加;有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儿童更加喜爱游戏。游戏时间短,儿童则无法去筹划和编排游戏,儿童不能完全沉浸于游戏之中, 只能从事形式简单的游戏活动。
由此可见, 游戏时间的增多, 并不会使儿童感到厌烦或无事可做, 相反它会使儿童更加沉浸在复杂多变, 丰富多彩的游戏氛围中。因此为了保证幼儿游戏的质量,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尽量避免因为游戏的其他环节而减少孩子真正的游戏时间。
二、提高观察质量,选择适宜的介入时机
1、提高观察质量
学会观察是我们不断强调的问题,但是真正在实践中如何做到很好的观察却是相对困难的。要提高观察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保证一定的观察时间,充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在指导游戏之前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量,放慢自己的介入速度,好让自己充分了解幼儿游戏的状况。教师应重视幼儿游戏时的反应,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解读,善于及时捕捉幼儿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中所发出的信息,目的是了解这个信息所反映出的幼儿的行为动机、幼儿的即时需要、幼儿的意愿、困难和情绪体验以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交往水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使用玩具的情况等等。
其次,学会分析观察到的幼儿游戏行为。对观察到的幼儿游戏行为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了解幼儿的真实愿望,决策教师的指导行为,支持幼儿实现游戏愿望,保证幼儿自主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当教师的观察分析与支持行为形成联系时,观察的实际意义才显现出来,支持的行为才会有效。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设计、控制自己的游戏发展,教师需要从中提取的是幼儿的游戏意愿是什么。通常不符合幼儿意愿的介入难以被幼儿接受,即使接受,也迫于教师的权威。教师还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如何,如果幼儿正在体验一种愉悦的情感,而教师的介入可能引发负面的情感时,介入也会是低效的。
第三,提高理论修养,训练自己的观察判断能力。观察能力与教师个人的理论功底和知识背景有关,因此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学习也是必要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也有助于教师观察能力的提高。
2、选择适宜的介入时机
教师认为自己在游戏指导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把握不好介入游戏的时机。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要根据观察需要而定,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介入儿童游戏,适时地帮助儿童发展其游戏。考虑介入的得失,有助于教师把握适宜的介入时机。以下这些问题有助于教师进行关于介入的必要性的决策和反思:1、幼儿在干什么?有必要介入吗?2、我的介入会影响或打断幼儿的游戏吗?会不会抑制他们的独立探索?会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和学习吗?3、如果我不介入,又会怎样?4 、介入和不介入是 “ 利大于弊”还是 “ 弊大于利”?
华爱华专家认为以下6 种情形指明了教师介入游戏的恰当时机,值得我们借鉴:当孩子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时;当孩子难以与别人沟通互动时;当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时;当孩子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当孩子发生游戏技能上的困难时;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
总而言之,介入幼儿游戏应以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地位为前提,教师不应越俎代庖,代替幼儿游戏。当教师的介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教师则有必要及时退出游戏。因为过多的介入往往适得其反,可能会在儿童游戏中参与过多的成人意志阻碍了幼儿的自主活动。
三、减少游戏活动的干预,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自主性的活动,而不是教师强加的被动性的活动.因此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利,他们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诸如游戏的主题、玩具、材料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应该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较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成为主人、拥有主体地位时,他们才能真正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若是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让幼儿按照教师设计的游戏思路进行, 就会极大地挫伤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就只能成为一个模仿者, 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因此,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愿望,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过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按教师规定的或演示的方式方法来操作。四、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注重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
既然游戏能够让幼儿体验到愉悦的情感,那么让教师的指导也应带有一些积极的情感色彩是不是可以增加游戏的愉悦性呢?即便教师选择的是不适宜的介入时机,积极的情感倾向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幼儿游戏的负面影响呢?这些都是教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尊重幼儿的观念转换为具体的态度和行为。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人格,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索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与条件;多与幼儿进行积极、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多鼓励、赏识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多运用赞许、肯定、鼓励的方式表现出对幼儿游戏的兴趣,多表扬幼儿的良好行为,或是用眼神、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做出赞许的表示。同时,在游戏活动中与幼儿互动时,教师还应学会用正向的语言、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各种行为,多给予赞扬和鼓励等肯定性讲评,对存在的行为问题,也应该以正向引导为主,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帮使幼儿在被尊重和被赏识过程中体验到自尊感和被支持感,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
五、灵活进行角色定位,提高游戏指导的有效性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中提出: “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它向我们明确指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所应承担的角色。在实践中,教师除了承担这些角色以外,还应抓住时机,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是在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与之互动。有时教师可以是观察者、倾听者;有时可以是组织者、引导者、援助者;有时可以是支持者、鼓励者、幼儿学习活动的共同探究者等等,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指导游戏活动的实效。因此,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改变了过去教师在指导游戏中 “ 指导者”的单一角色。
案例:角色游戏——“大润发”超市
背景:大班,游戏的进行环节。
扮演超市经理的教师在超市里到处巡视着,看到超市里哪个区域有问题, 教师就以“经理”的身份过去指导。这时,教师发现水产区没有任何顾客,孩子东张西望,显示出无聊的表情.这时教师就从超市的入口处进去,提着一个篮子往水产区走来,孩子看到老师,立即就喊道:“今天的鱼又大又新鲜”老师就说:“那你帮我挑一斤吧,大一点的。”孩子挑完后就在磅上过砰准备递给老师,老师又说: “我想去买点青菜,你可不可以帮我切一下,我等下来取好吗?” 孩子就开始切起了鱼。买完鱼之后教师就站在一个不显眼的位里安安静静的观察着。
在这里教师扮演了超市管理者、顾客、观察者三个角色,作为经理的“教师”需要统筹大局。在把握好大局的同时,教师观察到“ 水产区”的孩子处于无聊的状态,于是教师扮演顾客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在孩子不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及时退出,成为一个观察者。在这里教师以多种身份来指导游戏,并能做到灵活转换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六、适时讲评,注重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
1、讲评应抓住共性问题,突出重点
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观察,将观察到的共性问题放入讲评活动中,这样的讲评才更有意义。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应点面结合,抓住共性的问题,解决突出的问题,提高讲评的效率。如果有些问题不值得集体交流,那么以小组形式展开分享活动也未尝不可。
2、讲评应能推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案例:角色游戏——“ 马路上”
背景:中班,游戏进行中。
扮演警察的幼儿在马路上要求驾驶人员出示驾驶执照,驾驶人员说他没有任何证件。
孩子们提出:“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马路上开车呢?” 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请教老师,老师及时将问题抛给了孩子们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只有通过参加驾驶培训获得驾照之后才能够在马路上开车。
背景:教学活动
老师顺着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们一起看了有关驾驶培训的录像带,并请班上一个孩子的家长( 驾训中心的工作人员) 和孩子做了 一个现场的交流,在该家长以及老师的带领下,班上的 “ 驾证中心”开张了。 在小组、集体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敏锐抓住了幼儿的讨论要点“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马路上开车呢?”并有意识地从中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引起大家的再讨论与思考,把问题引向深入,扩展了游戏的主题。
七、我的体会
教师在创造性游戏活动的适宜性指导对挖掘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认为除了以上提到的在实践操作中改进教师游戏指导行为之外,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也是提高教师游戏指导能力的一条有效而必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华爱华.《介入和不介入都是教育千预的手段》.幼儿教育。
2 .姜勇,庞丽娟.《幼儿园师生交往类型的研究》. 幼儿教育,
3.李淑贤,姚伟主编.《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刘品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邱学青.《自主性游戏中教师指导语言策略的探讨》早期教育,2003
6.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幼儿教育,2004
7.丁海东. 《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山东师大学出版社。